虚拟现实技术在铁画制作工艺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 08:26王悦宁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王悦宁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的运用,虚将拟现实技术运用到铁画制作工艺展示中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主要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其相较于传统的展示方式的优势。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铁画制作工艺;虚拟展示

一、铁画制作工艺的概述

芜湖的铁画锻制技艺属于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一)历史渊源

芜湖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

及至光绪年间,因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加以这门手艺只传子媳,不授外姓,致一度兴盛的行业日渐式微,唯一专事制作铁画的沈义兴铁花铺也因无子息继承而歇业。

新中国成立后,铁画艺术受到政府和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视和扶植。1955年,由时仍健在的铁画唯一传人储炎庆师傅牵头,建立了铁画恢复小组。1956年成立芜湖工艺美术厂以铁画制作为其主业。改革开放后,铁画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工艺特征

芜湖铁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主要按国画中的章法布局,采用散点透视原理确定画面位置、层次。在运笔技法上,工、写、皴、描及至渲染等国画技巧,皆通过冶、锻、钻、剪、锉等锻作技巧来表现,并将木雕、砖雕、石雕、泥塑的立体效果和民间剪纸中的艺术夸张手法综合于整个制作过程中。

芜湖铁画画面保持铁的本色,不涂彩,精致而成山水、人物、花卉、蟲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其特点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铁画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华一绝”。

(三)工艺流程

铁画的表现工艺主要由锻铁、淬火和上漆三个环节构成,其中锻铁工艺负责“形”的塑造,可细分为整体造型、细节表现、画面层次等多个要素,对铁画的艺术风格以及意境表达至关重要;淬火和上漆工艺负责铁画“色”的表现,对铁画的格调形成和气韵表达尤为重要,两者都是构成铁画独特艺术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锻铁工艺:是指在铁画锻制过程中,铁画匠人参照设计画稿对原材料进行造型上的加工过程,包括红缎、冷锻与接火三个环节。

淬火工艺:传统铁画的淬火工艺是为了让钢铁在红缎后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防止铁画模块日久脱落。后来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的探索下,淬火被赋予新的含义,那就是通过淬火工艺可以丰富铁画的表现色彩。

上漆工艺:是指用热烘松香柏油当漆,涂在铁画上防止锈蚀,同时增加光泽度和显出黑色的工艺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松香柏油已被现代油漆所代替,在涂刷技法上也略有改变,因为如果按照传统上漆的方法通体平涂,就会显得工艺品味太重而灵气不足,所以有经验的匠人会根据画面的层次需要来调节油漆的厚薄。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一)沉浸性

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使用者感知到虚拟世界的刺激时,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感知等,便会产生思维共鸣,造成心理沉浸,感觉如同进入真实世界。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相应的技术让使用者跟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当使用者进行某种操作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做出某种反应。如使用者接触到虚拟空间中的物体,那么使用者手上应该能够感受到,若使用者对物体有所动作,物体的位置和状态也应改变。

(三)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四)构想性

构想性也称想象性,使用者在虚拟空间中,可以与周围物体进行互动,可以拓宽认知范围,创造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场景或不可能发生的环境。构想可以理解为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根据自己的感觉与认知能力吸收知识,发散拓宽思维,创立新的概念和环境。

(五)自主性

是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程度。如当受到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向移动、或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

三、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铁画工艺的优势

(一)更直观、细致的视觉观赏效果

在当前,铁画作品展示的众多形式中,客户从中获得视觉感受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灯光、道具等。而使用网络的形式展示往往时间较短,许多细节来不及展示,客户对于真实的物品了解不够,并且与物品缺少交流与互动。以虚拟三维模型的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铁画作品的展示不仅可以全面地展示铁画的信息和细节,还可以对其进行缩小和放大、旋转等形式,获得更为全面的观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铁画作品,客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特有的互动性,方便对铁画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加深了解,从而引起观者对于铁画的兴趣,提高铁画工艺的知名度。

(二)打破传统的条件限制

铁画工艺的制作流程是十分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不仅耗时长,其制作环境温度较高不适合非专业人士长时间的观察学习,这就导致了铁画制作工艺的传播。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利用高科技的建模、动画等技术,使得将原先动辄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制作时间浓缩到四分钟内,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观者了解铁画制作工艺的全过程。

(三)保护铁画制作工艺的传承

铁画作品的实物展示通常只可以对已经大量已制作完成的铁画进行展示,但铁画作品的文化价值其实更多的是集中在其制作过程中,其制作的手艺人是其最大的文化财富。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熟练掌握铁画制作工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将其制作工艺以高科技数码的方式保存下来进行展示,这也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

(四)提高铁画的商业价值

铁画作品虚拟展示中基于虚拟现实的技术,手艺人将铁画的制作以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出来,客户只需通过虚拟现实的设备,不管在任何时间、地点内都可以对铁画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设计师提供自己独特的意见。同时,通过虚拟现实的展示形式,可以提前对于铁画在市场上的反响有个了解,铁画制作的手艺人可以根据反响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降低铁画作品在市场上大量投放所带来的未知风险。

四、总结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中铁画制作工艺的展示,以具有独特互动性特点的展示方式,更加全面地表达铁画制作的内涵,打破了更多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多方在沟通上的良好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在铁画制作工艺中的展示应用,不仅为铁画制作的展示提供了新的方式,同时也扩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虽然虚拟现实技术想要在铁画制作的展示中普遍的推广,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许多问题,但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佳林.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 2) : 103~104

[2]张玮.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饰展示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010,19( 5) : 140 ~ 142

(本论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铁画制作工艺展示,项目编号:201913613171)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自动变速器理实一体化虚拟教学系统开发及应用
新闻记者离VR还有多远?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索
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化方案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