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蘇高考将用全国卷,全国卷是什么样子?上学期全国高考命题组在山东出了一份模拟卷,并在全山东省各高中学校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目前不论其结果怎样,就看数学试卷,形式较江苏的以往试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增加了4道多选题。其解答要求是“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多选题的出现,显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能力的要求。自上学期期末考试起,我校均按山东模拟卷的式样进行出卷考试,实践证明,学生在多选题方面错误率较高。如何突破?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健全知识体系是解答多选题的基础
纵观山东卷模拟卷的多选题,每一道题均为一个章节内或为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要完全正确作出解答,须全面理解掌握该章节或知识点的内容。如山东模拟卷题10:
已知双曲线C过点(3,)且渐近线为y=,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的方程为
B.C的离心率为
C.曲线经过C的一个焦点
D.直线与C有两个公共点【答案AC】
本题涉及双曲线方程的求法,渐近线、离心率、焦点等双曲线性质,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若稍有一点不清楚,就不易得出完整的正确答案。由此我们可知,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对每一个章节内的知识进行网络化疏理,从整体上掌握知识体系,掌握每一个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只言片语,碎片化理解知识点。
二、提高数学能力是解答多选题的保障
高考出多选题,其初衷应该是体现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因此要解答好多选题,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点层面还是不够的,学生必要的阅读、观察、运算、想象、推理等能力的提高才是全面正确解答多选题的保障,这也正是数学素养在高考中的要求和体现。如山东模拟卷题11: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G分别为BC,BCC1,BB1的中点.则
A.直线D1D与直线AF垂直
B.直线A1G与平面AEF平行
C.平面AEF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
D.点C与点G到平面AEF的距离相等【答案BC】
从知识点看,本题考查的是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截面面积的求解,但从能力要求看,则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认证能力,体现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因此,高考多选题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指导了一个方向,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须在学生素养上下功夫,回归教学的本质。
三、把握解题策略是解答多选题的捷径
诚然,学生对学习知识掌握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不足,在学习的能力上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那么面对多选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解答呢?
策略1:沉着稳打――不失分
从多次的练习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为了节约时间,单纯求快,对很多问题只凭直觉和经验下结论,贸然判断错选。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得出某个结论时一定要有判断推理的依据、缜密思考,正确回忆概念,关系式、定理等。如多选题:
设,则下列关于数列的命题正确的是
A.若数列{an}是常数列,则数列{an}既为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B.若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其前n项和
C.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k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D.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成立的条件为n≥2【答案CD】
这是一道概念性多选题,由于学生感觉简单和思维定势,迅速地将选择支A或B作为正确作了选择。事实上,既为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an}为常数列,但反之不成立,而等比数列前n项和分q≠1和q=1情况。
策略2 “排除”“确认”双管齐下——得满分
每一道多选题,一般只有4个选择支。从山东模拟卷看,正确的选择都是从四个选择支中选二个。事实上,从多选题的意义来看,也最多也就是从四个选择支中选三个。因此,除非对3个选项有100%的把握,一般情况下都按2个选项判断即可。如果能确定2个正确的选项或者可以排除2个错误的选项,则此题即有可能得满分。此法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灵活运以往单选择题中解法。如多选题:
设,则关于方程表示的曲线叙说正确的是
A.当k=4时,该方程表示直线
B.当4<k<8时,方程表示椭圆
C.当k<4时,方程表示双曲线;
D.无论k为何值方程均不能表示圆【答案AC】
本题从选择支D来看,若方程表示圆则由8-k=k-4得k=6,代入方程得x2+y2=2,此曲线为圆,此时B也不正确。
策略3 依据“概率”巧猜测——多抢分
当解选择题的一般方法都用上了,还是无法得出答案时,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及下表中的概率去猜测正确选项。
为保证得分,我们按四选二概率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题是四选三选题,那得分概率就更大了。因此:
(1)如果对每个选项的正误均无把握,我们可以随机猜选一个,但是不要选2个,猜选1个得分机会要大,虽然选二有时可得高分,但更有可能无法得分,有较大的风险。
(2)如果已经确定的正确选项只有1个,除非对另一个选项很有把握,可以一并选择外,否则,干脆只选确定的那1个。
(3)当排除了1个选项又对剩余的3个选项没有把握时,猜1个是稳策,猜2个是险策。
总之,以上三策略是建立在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解题技法,是“实力+技法”的组合运用,而不是靠单纯的投机取巧。这三种策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融合的。教学中要让同学们学会在平时的解题中多运用、多领悟,从而培养出解答多选题的第六感觉。77
作者简介:陈新(1964.9-),男,汉族,江苏海门人,本科,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