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
摘 要:数学作为高中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迅训练、思维发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一轮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来袭和数学教材的升级换代,传统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弊端就由此暴露了出来,僵化的“一言堂”授课模式和节奏缓慢的教学进度如今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最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更需要转换思路,用新的视角和思维去切入数学教学的痛点,从而找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而本文也将就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思路展开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思路
引言:高中数学的新课改主要涉及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调整,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新课改更加强调对数学体系的构建,在课程进度编排上更加注重细节,同时又能够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学习条件和境况设计出具有弹性的教材结构,因此更具适用性,此外,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大纲区别最大的一点在于新课改在教学思路上从实际生活出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吸收和认知将更符合他们的认知程度和年龄视野,为高中的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师们来说,如何在教学上拓展新的思路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只有重视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新课改的特点概述
(一)知识体系的细化构建
传统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构建相较于新课改而言简单,代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不同的数学知识体系直接分为不同的版块章节,章节与章节之间也缺乏互动,因此学生在考试中面临需要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题目时往往束手无策,不同体系的数学知识不能进行综合运用,而在新课改中则对教材的知识编排进行了大范围的合理修改,在高一的教材中安排了与初中内容相衔接的数学知识巩固和练习,在高二的教材中将不同板块的知识以更加细节化的分组与归类进行穿插编写,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进度可以细化到小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一方面放宽了教师的教学计划,使得因为学校调整而需要赶进度的现象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知识点的细化又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加照顾在高一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巩固与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而在高三的教材中新课改则将知识点安排的更加紧凑,这不仅符合高一至高三由松到紧的难度坡度设计,也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数学思想的逐渐渗透
新课改在细化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思维中,高中数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做题与考试,并在不断反复填鸭式的练习之中培养对于数学知识的“肌肉记忆”,最终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直接,有着极高的短期效率,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更会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课改在对教材进行更细化的编排同时,更加注重对于数学思维的渗透,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综合题中最常出现的立体几何题型,简单的立体几何题可以依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可以解决,而复杂的题目则更需要借助正余弦函数,向量甚至是解析几何来解决,因此,新课改在设计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时,会将正余弦函数、向量等知识以小贴士的形式与立体几何进行穿插,并在课后习题中安排可以将知识综合运用的题型,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三)实际问题的深度引入
数学与语文等其他科目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基于生活中的规律,并从中提炼出抽象的逻辑体系,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数学就成为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高的做题效率放弃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探索,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几乎完全与生活脱节,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困难,而新课改则将实际问题重新引入教材之中,并用大量取材于生活的数学模型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门槛,此外,现实生活的引入使得高中数学教材整体更加扁平化,在强调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今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对于数学教材也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堂学习的理解和自主学习的巩固,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构建将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1]。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拓展新思路的主要途径
(一)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和进度安排
新课改对于传统教材的改动目的是解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将高中不同板块的知识体系更融会贯通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数学教师们来说,课程进度的安排就成为了一项棘手的难题,而能理解新课改理念和进度安排的关键在于要以学生为主,新课改的变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着更多的自主权,相较于在传统教学模式充当“主导者”的形象,在新课改中教师只要做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即可,例如在二次函数中,如果学生只是对于函数式进行分析,便很难得到有效的结论,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描绘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找到函数内部的对应关系,同时辅以解析几何相关知识的穿插,便可以使得学生找到分析其他类型函数的一般方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思维[2]。
(二)教学步骤的循序渐进
知识体系一直是新课改高中数学强调的重点之一,在数学教材中也可以看见,高中数学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学生一旦在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后面的知识进度便会拖了后腿,想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新课改虽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数学知识体系内在的压力并不能得到缓解,因此教师应配合新課改的内容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寻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点各个击破,例如在数列这一章节之中,只有先理解数列的函数性质,才能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后的知识点中找到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需要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单调性及其他性质进行一次复习性总结,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发现函数与数列之间的联系,将数列视为函数之后,便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根据单调性的判定来解决不同数列前n项和大小比较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数列前n项和推出通项的方法解决函数式相关的问题,通过知识点穿插的细化讲解,学生便可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并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概念,在辅以习题的练习之后,便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水平,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了显著的提升[3]。
(三)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立体结合
新课改在对教材进行翻新编写时特别注重对于现实生活的强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数学模型与生活问题的立体结合,例如高中数学中最典型的立体几何章节,立体几何的难点在于,虽然这是高考综合题型中较为简单的一种,但是因为学生普遍缺乏对于立体物体的想象力,因此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很难发现立体几何定理与图形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所以对于立体几何教学的生活化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立体几何中主要涉及的几何体有棱柱、棱台、圆柱和圆锥等,学生在生活中若是不留心注意在对这几个几何体的特征学习中便很难从抽象的物体中找出一般的规律所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尝试总结几何体一般规律时,通过身边触手可得的物体将抽象的几何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打开固化的思维模式,学生因为有了熟知的参考对象,在对抽象几何体的研究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应对习题时在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生活化的知识图景,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虽然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做出了大量的改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弹性时间,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思路和模式上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应自己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之间的身份变化,并解放学生在学习中下意识形成的思维限制,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厉伟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No.556(12):112-112.
[2]刘羽霞.浅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思路的创新[J].丝路视野,2018,000(016):113.
[3]厉伟星.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
[4]刘杰.试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J].时代教育,2016,000(010):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