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为美,助力学生成长

2020-09-10 07:22杨绍慧
高考·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错题资源高中数学

杨绍慧

摘 要:目前,教育界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题”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巧妙地利用,化错为美,助力学生成长。然而,具体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意识到“错题”资源的价值,对其认知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利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错题”资源,进而实现高效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高中数学课堂“错题”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错题资源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错误无处不在,大多数学生由于课堂回答错误而产生自卑,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错题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其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并有效改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高中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对于学生错题,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学生犯错的机会,合理引导,使得学生在认识错误的同时总结出准确的答案。

一、错误切入,提高兴趣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错题[1]。对此,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课前积极预设“误区”,引导学生在大量错题资源中深入探索,积极同“错题”作斗争,使得学生获取更多的新知。例如,在“对数函数单调性”教学中,教师不得直接将模块结论告知学生,应要求学生尝试求解“logax>1”的解集。当学生做错时,教师不得迅速指出错误之处,而是鼓励学生听课时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促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找到自己犯错之处,并迅速纠正错误,进而切身感受到喜悦之情。因此,教师巧妙地切入“错题”资源,可激发学生知识需求,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断改正自我认知,发现错误,积极改正,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二、诱错改错,揭示本质

很多教师反映,有的知识明明反复强调,然而学生依然会犯错[2]。对于这一问题,不妨在课前提前预设学生可能出错的地方,精心设计问题陷阱,课堂教学中一步步诱导学生犯错,全面反映出学生知识不足之处及偏差的思维,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基本不等式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道题要求学生思考:求的最小值。果然,学生异口同声说出4,这一情况充分反映了对于基本不等式学生只是注重形式、不注重本质的情况。接下来,教师不得直接指出学生错误指出,而是引导学生求函数取得4是sinx的值,学生便计算出sin2x=2,因此验证出“4”是错误的答案,趁势指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最终计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深刻理解了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对于学生不易察觉、无法避免的错误,若教师采用反复强调或避而不见的方法,那么错误便会反复出现,反之如果教师巧妙地“引诱”,将潜在错误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其对比与思辨,便可轻松地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改正的方法,且积极反思错误,增强对错误的判断能力,将问题本质全面揭示出来。

三、将错就错,顺势点拨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常常是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所导致的,其中有价值的思维方式比较常见,所以,其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这些错误的宝贵的,其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因此应加强包容,积极接纳。对于错误而言,教师不得直接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应巧妙地利用错误,有意识地点拨,指导学生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来剖析出错误产生的内在原因,对错误予以深入挖掘,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非等可能”和“等可能”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有个准确理解,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可如此处理这两个概念,例:投掷两枚相同的骰子,求事件A出现的点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

这时教师提供解法:两枚骰子经过投掷后,可能出现的点数之和数值为(2,3,4,5……12),也就是有11个事件总数。而事件A包含有1个基本事件,根据概率公式,可得。

又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题的时候,设计如下习题:若α,β是方程的两个实根,求的最小值。

教师在这一题上,可有意将错误的解题思路給学生,比如,因,由此可得出:

整个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此展开巧妙设错,旨在暴露出学生认知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遗漏、错误,从而能够根据学生认知中所存在的错误,展开针对性的纠错,使之能够拥有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与方法[4]。

四、巧用错题,举一反三

借助错题延伸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仅能够修正错题,而且还能够牵引出新题,促使错题资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已知数列{an}和{bn}均为等差数列,Sn和Tn分别是其前n项的和,如果,可设,于是因此,。对于这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偷换了题设。正确的解法为:设,这说明了数列{an}与{bn}的前n项的和都是n的一次式,其前n项和Sn是一个形如的二次式,进而得到,结果。对于这一道题,还有一种正确、简单的解法:这样的解题思路,则是把等差数列的有关通项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构建了桥梁。这些例题中运用错题资源,可延伸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在运用错题资源时,多牵引出新题,进一步强化学生思维。

结语:虽然数学错题是一种常态,数学教学与学习实质上是不断学习新知识、减少错误的过程,然而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往往忽视了错题资源,而是更关注新问题的解决,希望通过反复练习新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未深入开发与利用错题资源。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审视与反思是主要学习方法,在想方设法掌握学习技能与方法时,应注重开发错题资源,将错题资源列入课程资源开发系统中,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李蓉芳.错题资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中学数学,2020(11):46—47.

[2]赵建民.论高中数学教学中错题资源的开发[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8):27—28.

[3]任明耀,刘芬.改进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尝试——错题资源的建立与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86—87.

猜你喜欢
错题资源高中数学
整理数学错题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挖掘错题资源,拓宽提升通道
关注课堂生成,巧用错题资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