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也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与人们日常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著。尤其在当前,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为响应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在不断地增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已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1 运输能力
对于某一线路、某一方向而言,运输能力表示一定时间内运送旅客的人数,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通过能力是在使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方法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列车数,主要与固定设备、线路等有关。输送能力是在一定的车辆类型、固定设备、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按照现有设备和乘务人员数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运送的最大旅客人数。主要与活动设备、列车定员等有关。
1.2 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1.2.1 车站及线路的影响
车站的数量、位置及线路的设置都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车站数量较少,中间停站时间短,可以有效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如果车站数量较多,中间停站时间长,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但旅行速度会减小,全周转运行时间增多。当设计的线路单一,没有形成交通运输网络,则无法与其它交通方式形成有效的联系,无法高效的进行客流转移。另一方面,正线、折返线、渡线的坡度、曲线半径、道岔型号等因素对于列车的运行速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1.2.2 轨道交通之间的信息交互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实时信息共享,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有重大活动的举办时,在散场后突发的大客流会使活动地点周边车站客流暴增,列车的满载率会出现与平日不同的异常增大。在这时,若是车站与车站、车站与司机、控制中心与车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实时信息共享不到位,会导致控制中心无法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列车来满足运输需求,运能与运量不匹配,影响整套运输系统的运转速度和效率,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在地铁上,有时会出现某个车厢异常拥挤,而其他车厢乘客稀疏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乘客对即将到站列车内各车厢的拥挤程度不了解,会造成列车运能的极大浪费,降低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产生巨大的压力。
1.2.3 车站设施的影响
车站对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售票能力、检票能力和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等方面。售票能力主要受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的数量影响。检票能力主要受闸机的数量影响,如果闸机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则可以有效缩短乘客进站的时间。此外运输能力还受到安检口与安检人员的影响,安检速度直接影响乘客进站速度。而对于列车来说,列车车门的宽度和现有列车的生产技术也会对交通运输能力产生影响,合理的车门宽度可以减少上下车乘客的对流冲突,使上下车乘客的数量最大化。列车的相关技术水平可以直接决定列车运行速度、故障率、制动效率、停车精度等。
1.2.4 运输方案的影响
运输方案主要包括列车停站时间、列车开行方案等。客流密集的车站,若停站时间过短,在站乘客不能全部上车,有乘客滞留站台,则无法有效缓解车站的客流压力,同时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对客流稀疏的车站,停站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降低交通运输效率。不同的列车开行方案所对应的运能有所不同,在高峰时段车辆运用数不足,行车间隔过大,无法及时有效的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在非高峰时段车辆运用数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运能与运量相匹配,可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措施
2.1 设计合理的列车线路
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线路是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已有线路加以完善改造,可适当向市郊延伸,使其辐射范围更大更广,形成网状分布,满足更多人的出行,带动周边地区城市建设。对于正在规划的线路要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布局、人口数量、周边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方因素,必要时留出扩建的余量。在进行线路设计时,还应注意曲线半径、坡度等土建因素对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2.2 对车站的布置及内部的优化
車站位置的合理选择与内部设施的优化可以极大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车站的选址要结合周边客流和其它交通工具的衔接等因素共同确定。换乘站主要选在多条线路交汇处,先关键线路后次要线路,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地面道路的客流压力。合理的选择出入口位置和出入站路线,避免造成出入站人员对流。另外,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人工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和进出站闸机数量,并加快安检效率,避免发生乘客在站厅发生积压的情况。设置合理的上下车机制,粘贴好指引标志,在早晚高峰时段,车站增加地铁工作人员的投入,加强值守和引导,快速有序的疏导站内乘客,避免上下车乘客出现对流的情况,以免造成危险。
2.3 对行车方案的优化
行车方案中包括运用车数量、站台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分、折返时间、列车运行交路等要素。其中折返时间、区间运行时分是由线路情况、车辆设备、信号设备所决定,除非进行重大的升级改造,一般不会改变。而列车停站时间是根据各个车站的客流而定,确保可以按照最大的效率进行乘客的乘降作业,同时也要保证服务质量。列车的运用数量是由线路的整体客流而定,根据国家规范要求的列车满载率,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同时降低列车行车间隔,减少乘客等车的时间,加快客流输送,提升地铁乘车的便捷性。当受实际情况所限制,列车数量不足或者线路客流分布明显不均衡时,可以综合线路设计情况、客流分布特征、列车全周转时间、运营成本及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大小交路套跑或者快慢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客流较小区段运能浪费和客流较大区段运能不足的问题,实现运能与运量相匹配,但在客运组织和突发情况的行车组织调整时会增加复杂程度,需要综合考虑。
2.4 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对于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盛行的信息化时代下,完善健全列车、车站、控制中心一体化实时信息交互系统,使城市轨道交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整条线路和各车站的客流量进行分析,来确定运用车的数量及合理的停站时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列车信息的同步,及时掌握附近列车的运行情况及车站内部的客流,灵活动态的完成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任务。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平台,使乘客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列车到达时间和每节车厢的拥挤程度,便于乘客选择进入人员较少的车厢,均衡地铁车厢内的载客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制动能力和停站精准度等性能,加强列车运行的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与运输能力。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出要从行车方案、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来寻求提升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方向。在当代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抓住发展的机遇,使之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带动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应莉.基于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30.
[2]王艺儒,彭其渊,胡严艺.基于客流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人-车-站”协调研究[J].综合运输,2018(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