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农”宣传工作中,对先进人物浓墨重彩的宣传能让脱贫攻坚事半功倍,只有紧紧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用心用情,才能采写好广大农民朋友爱看愿学的先进人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党报人的贡献。本文以《重庆日报》农村版为例,对如何做好“三农”领域先进人物宣传,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带头人;三农;先进人物;道德模范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5-0174-02
这些年,《重庆日报》农村版刊登了大量的人物通讯,其中有倒在扶贫工作会场的开州双玉村村支部书记杨先六,有与时间赛跑的母亲姚厚芝,有靠卖农机“起家”的新农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丽等,这些文字通过记述他们的思想和事迹,宣扬了人物的美好品质,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其中的底线任务,也是最紧迫难度最大的硬任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一批批先进模范人物正不断涌现,他们在发展乡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如何把这些人物挖掘出来,塑造形象、传递真情呢?笔者认为,党报编辑记者以及通讯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着力。
一、围绕农业中心工作,留心农村的先进人物
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1]——2020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指出,那么我们就围绕这两大任务去发现典型人物。
我们可以将人物大致分为几大类:
(一)带头人、能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些带领农民、帮助农民的“第一书记”,村集体的带头人,涉农企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们是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影响最为重大、深远、广泛的人物。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进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要带领这样一支“部队”振兴乡村,需要有人从精神上鼓励他们,从组织上团结他们,在政策、技术上帮助他们,于是“第一书记”的出现,带头人的帮助尤为重要。媒体就要发掘这方面的典型,像巫山县当阳乡玉灵村“第一书记”严克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身作则在乡村当好标兵做好表率,潜移默化慢慢改变民风,带领全村人努力前行,让出山的路通了、特色农业发展了、电商下乡了、乡村变美了。
从失地农民到创业明星的武隆区白马镇鑫凤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莉苹,发展养鸽产业,不仅富了自己,更免费赠送肉鸽、无偿传授技术,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因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性强,谢莉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二)道德模范
把凡人小事中那不同凡響的高尚德操广为传播,让“小人物”登上党报的“大舞台”,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农村里普通的农民、村医、乡村教师,他们生于乡村、长在乡村,一辈子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
身患脑瘤的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无腿乡村医生”李菊洪;在黔江区水市乡关里村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上行医51年的村医冯昌平,他们拿着微薄的薪酬,为守护农民的健康默默无闻地穿行在大山里、田野上。
10年来,既当老师,又当船夫,为200余名水库深处的学子铺就一条水上求学路的大足区季家镇青坪小学老教师李丛书;为了让山里娃有学上,在村小整整坚守了41年的潼南区新林高庙村小学教师杨锋,他们是无数乡村教师的缩影,为了让农村孩子能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青丝变白发,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还有像开州区云枫街道兴合社区九组62岁的建卡贫困户伍贤辉,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挑来9吨水泥,沿着山道,一步一步修起了689步水泥梯,不等不靠的他用勤劳肯干筑起了“致富天梯”,他就是广大普通农民的真实写照。
还有许多好婆婆、好媳妇,她们虽然是“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闪光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善于从这些普通人的身上去寻找那份为改变家乡、改变自身命运坚持隐忍奋斗的精神,并把他们的事迹刊登出来,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新农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野里蕴藏着无限的机会,吸引了一大批“新农人”的到来,他们为传统的农村带来了“新鲜血液”。他们投身于农村,奉献于农村,用自己的知识为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
大足“80后”职高生黄均学南下打工8年后,在广东东莞创办了“承恩自动化设备公司”,2017年年产值达5000万元。2016年回到重庆大足探亲,他又在家乡投资500万元办起了“承锋智能装备公司”,2017年的年产值近1000万元。
卖农机起家的“新农人”,忠县晨帆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丽是一个四川妹子,在忠县做销售时发现商机,从一家销售小型农机具的机电经营部开始,如今凭借晨旭农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成为一名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农人”。
重庆真艾农业公司的负责人陈平发现艾草市场的商机后,回到家乡铜梁,将曾经“烂贱”的艾草变成了村民增收的“致富草”。
二、要写农民愿意学、容易学的典型
我们写先进、树典型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为了宣传他们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敢于面对困难、不懈奋斗的先进事迹和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引导、教育群众向先进看齐,以典型为范,早日脱贫致富。因此,我们要树立的是一批来自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用他们的真实案例告诉群众,要在农村做一番事业,并不是“高大全”式的遥不可及,要脱贫致富奔小康也不是不会实现的“痴心梦想”,只要每个人愿意,将积极向上的要求化为切实的具体行动,梦想总会实现的。
之前提到的“创业明星”,武隆区白马镇鑫凤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莉苹,她的创业事迹在农村版刊登后,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人想拜师学艺,其中最典型的是巫山县乡村退休教师颜茂森,他在《重庆日报》农村版上看到过谢莉苹养鸽的文章,萌生了养鸽的想法,苦于没有谢莉苹的联系电话,便千里迢迢找到编辑部。经农村版牵线搭桥,颜茂森见到了谢莉苹,几天后,谢莉苹亲自给颜茂森送去250对种鸽,并耐心教他养鸽技术。同年,开州区赵家坝镇农民任登秀也来到谢莉苹的养鸽场,要求学习养殖技术,技术学好后又买了300对种鸽回家喂养。如今,颜茂森、任登秀两户农民通过养鸽都实现了增收致富。任登秀的养鸽场还成为当地两家大型超市的供货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农民朋友愿意学、容易学的榜样正是党报应该多报道的。
三、不要拔高先进人物,要多角度塑造人物的立体感
人物通讯更是要公正客观,如实记述。采写时,不能因人物的贫富、地位的高低而带着预设的眼光去看待人物,更不能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而应将重点放在还原人物本身上,展示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客观地审视人物的性格和事迹[2],即把先进典型写成人,而不是神。
(一)不要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
前面说了,我们写先进,是为了让农民朋友愿意学、容易学,那么我们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一点,不要求全责备。比如“全国三八红旗手”任登秀,不仅是赵家坝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还是开州区竹溪镇春秋村妇联主席,兼职更多——“留守儿童之家”的园长、留守妇女互助组组长……她的事迹多,涉及面广,但我们突出的是她“蔬菜大嫂”这部分,让读者看到一个以种菜种出名堂的农村妇女形象,亲切,真实,易学。
(二)要用细节刻画人物
还原一个人物形象,让人物“活起来”,必须要有细节,一个眼神、一句随口而出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这些细小的地方往往在人物描写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比如在“不敢倒下”的驻村“第一书记”这篇文章里,为了体现虽然患有白血病,但仍然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陈进初的舍我精神,作者并没有堆砌辞藻大唱赞歌,而是从陈进初一个普通的小动作來体现他。陈进初患有白血病,医生嘱咐他戴上口罩,因为白血病患者抵抗力差,一生病就不容易痊愈。但干农村工作,怎么能戴口罩呢?农民朋友还以为干部是嫌弃他们呢。于是陈进初进村的第一天便取下了口罩。正是取下口罩这一看似普通的细节描写,一个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的驻村“第一书记”形象跃然纸上。
(三)多采访人物周边相关人物,不偏听偏信
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是因为有对比,和谁对比?当然是周围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拿个材料或者只采访本人就开写。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一件事一个人在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种看法。如果一篇写先进人物的文章,写出来的故事只要换个名字谁都能套,那这篇文章就是失败的。要想写出与众不同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我们就要用心,不仅要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被采访人物,还要对人物所在的村社的乡邻、村镇干部等进行采访。就像一个苹果,阳光照射那面和背光一面的颜色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红色那面就说这个苹果是红色的,也不能只看到青涩一面就说这个苹果是青的,只有完整地把苹果的每一面都展示出来,这个苹果在我们的眼中才是立体的、完整的。人物的描写也大体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三农”先进人物写“活”,写到读者的心里去,使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取向得以体现。
四、结语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并领会党和国家当前的“三农”工作重点和要求,并深入基层,真心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发现、发掘出平凡人里的不平凡,不是为写人物而写,而是为了给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树标杆、提供点子,作出媒体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DB/ O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http://www. moa.gov.cn/ztzl/jj2020zyyhwj/2020zyyhwj/202002/ t20200205_6336614.htm,2020-02-05.
[2] 卢奕如.浅谈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DB/OL].山西经济网,http://www.sxjjb.cn/zz/lw/news204872.htm,2019-11-12.
作者简介:张晓彬(1966—),女,四川蓬溪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人物新闻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