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银
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要及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让学生真正在体育活动中受益。对此,小学体育教师便要始终坚持以學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善学生的体育运动感受,让学生渐渐爱上体育运动,使其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本文将从科学分析学情特点,调控体育运动强度;全面了解成长需求,及时创新运动形式;坚持赏识激励学生,保护学生运动信心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落实生本教育思想。
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与常规的“师本教育”思想相对,前者认为教育活动应该要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提出了教师的教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自从这一教学理念提出之后,小学体育课程便面临重大改革,首先要做的便是调整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实实现有效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要改善学生的运动态度、运动心理,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此,多管齐下,且可切实实现素质教育改革转型。
1 科学分析学情特点,调控体育运动强度
体育课程与其他的文化课不同。简单举例来说,如果是在文化课上,课堂教学任务难度过大,那么即便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只需重新调整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进度,然后重新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知识即可。但是,在体育课上,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运动活动强度超出了学生的身体负荷强度,那么则会直接损伤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学生的身体变得极为疲惫、乏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本教育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要科学分析学情起点,客观分析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体育运动强度,让学生在松弛有度、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参与体育锻炼,切实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初步培养学生的积极运动心态。
就如在“跳绳”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具体了解程度,发现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在家长的直接影响下比较了解跳绳运动,且掌握了跳绳运动的动作技术,大多数学生都并不了解跳绳运动,而且身体协调能力很差,手脚配合情况不好,也有几个学生在跳绳时总是担心绳子会打到自己的脸而无法自主参与跳绳运动。对此,笔者就设计了三个课时任务,希望学生可以在层次化的体育运动活动中能够切实实现有效成长。面对本班已经掌握了跳绳技术的学生,笔者所设计的课时任务为:连续跳绳50个以上,完成任务之后可学习花样跳绳的动作技术。如此,这些学生则可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体力,以及对绳子的控制能力,还可挑战个人底线,去学习花样跳绳的动作技术,使其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针对本班身体协调能力不足的学生,笔者所设计的课时任务为:掌握跳绳的技术动作,分析手部摇绳、双脚起跳的合理时机,感受跳绳运动的好处。如此,则可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跳绳动作,笔者也会通过喊口号的方式去提醒学生。针对本班对跳绳心生畏惧的学生,笔者虽然会引导他们掌握跳绳技术的规范动作,但是前期则会进行丰富的心理干预与指导,让学生能够及时消除畏惧心理,使其自愿参与跳绳锻炼活动。
2 全面了解成长需求,及时创新运动形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是由教师单向演示、讲解体育动作,然后由学生认真观察、模仿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的。虽然这种做法看似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去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规范学生的运动动作,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运动感受,在练习体育技能时也不够积极主动,即便能够达到应试要求,却并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而且难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则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成长需求、情感发育特点,积极创新体育运动形式,采用多元策略,以便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让学生产生愉悦的运动情感,切实实现快乐体育。
就如在“接力跑”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锻炼学生的跑步能力,使其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运动热情,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具体规则为:第一棒学生需以前滚翻起立、接球的方式去完成第一棒的运动任务,接球成功之后则可直接跑向第二棒学生;第二棒学生则需独立通过独木桥,一旦从独木桥上落下,或者是接力棒掉落,则需重回起点;第三棒学生则需以跳绳的方式跑向第四棒学生;第四棒学生则需以青蛙跳的方式奔向终点。为此,本班学生则可自由组合,客观分析组内成员的身体素质优势、运动能力,合理分配比赛任务,积极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如此,则可切实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且还可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让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身体素质优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另外,笔者也会适当组织一些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比如警察抓小偷、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等,利用课堂上的自由活动期间引导学生玩游戏,切实丰富生生交往机会,也可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无形中则可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受,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3 坚持赏识激励学生,保护学生运动信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赏识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自信。在过去,小学体育教师会使用统一的考试工具去分析学生的运动成绩,无形中打击了部分学生的运动自信,而这就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负面运动心理,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则要坚持积极赏识、激励学生,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势、运动能力变化与优良的运动品质,以过程性评价去保护学生的运动信心,使其及时形成良好的运动心态。如此,则有利于改善小学生的运动心理,使其实现健康成长。
就如在“立定跳远”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本班学生积极学习了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与动作结构,着重强调了起跳、落地的规范姿势,然后便让学生以6人小组的方式进行了体育锻炼,使其相互帮助,积极合作,共同突破立定跳远这一动作技术。通过丰富的小组练习活动,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而且经过一节课的练习,跳远距离也有所延长。对此,笔者就直接展现了学生的跳远成绩,切实赏识了学生,以喜悦的语气肯定了学生的运动进步,保护了学生的积极运动心态。接着,笔者就继续赏识了本班进步最大、表现十分优异的学生。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因为身体比较肥胖,在跳远时不够灵活,但是却没有因为担心他人嘲笑自己、运动失败而选择消极应付,而是一直在沙坑旁认真练习,反复纠正跳远动作。虽然这个学生的跳远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这种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却十分值得肯定。因此,笔者就着重赏识了这个学生的运动品质,还主动承诺自己会一直陪伴学生,帮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提高学生的跳远能力。这一赏识行为切实鼓舞了学生,学生直接露出了笑容,而且在课外自主练习了立定跳远动作,渐渐跟上了教学进度。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本身便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服务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此组织符合学生身体素质、能够激发出学生运动兴趣体育锻炼活动,通过适当的赏识评价及时改善学生的自主运动行为与运动意识,也为培养学生终身运动、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做准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