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正确导向

2020-09-10 07:22杨进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要:新闻传播是一种公共资讯服务,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信息的传播,它对社会真实信息进行收集、编辑并通过多种媒介手段向公众进行报道,新闻传播既报道了新闻事实,又在引导公众情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主体,对其思想观念和社会认知进行教育,以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民情的优秀人才,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依次分析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闻传播的正确导向措施,希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新闻媒体事业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新闻传播;思政教育;影响和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215-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化发展,新闻行业在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之外,产生了网络新闻、数字信息、移动视频等新媒体,拓宽了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降低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门槛,为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应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既要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也要重视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作用,注重结合社会实际开展教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有效抵御市场经济物质诱惑的需要

新经济时代,追求优越安逸的物质生活,获得更高经济利益的思想成为了社会思想浪潮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大学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观念、攀比心理等不良思想倾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某些大学生为追求物质利益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与市场经济环境有直接关系,但根本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意识不够坚定,思想觉悟不高[1],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必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启发和净化大学生思想,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负面价值观的抵御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是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关键技术,掌握并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之实现更好的发展,又可以引领社会未来,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贡献。反之,大学生若缺乏紧迫感、看不清社会发展趋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重视对专业技术和核心技能的学习,则可能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为学生全面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新时期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增强政治稳定性,保证各行业有序发展的需要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與到党的建设、社会问题治理、市场经济管理等工作中来,有利于提升党的领导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保障国家政治稳定,也有利于给各行各业提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新闻传播的内容既包括各类社会客观事实,也包括各种思想和理论,以及相关政策、规划和制度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涵盖国内外相关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对大学生的行为认知、社会观念等会造成极大影响,也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闻传播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都处于重大调整和变革中,政府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进步,鼓励民众创新创业,鼓励资本集聚和资源整合,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变革发展的浪潮,这对社会群众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刺激作用。同时,当前各大新闻媒体在解读国家政策时存在不全面、不深入甚至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将重点放在个人财富增长、成功事迹等层面而不是宣扬国家政策、社会精神文明,使得很多大学生产生认知误差,将个人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唯一参照,从而出现极强的趋利心理,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安心学习、集体利益淡化,形成了错误价值观[2]。这就与高校思政教育所提倡的辩证统一、拼搏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宗旨相违背,给思政教育带来较大困难。

(二)新闻传播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会观念,阻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

随着新媒体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的途径更加宽广,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大学生获得社会信息也更加便捷。同时开放、多元的网络平台催生了无数自媒体,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探讨和实践中来,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和新闻传播者,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参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强的自我观念,往往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并可能出现长期多种观念并存且互相冲突的局面,这导致大学生听不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不愿意配合思政教学,这对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极为不利。

(三)新闻传播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增加了思政教育危机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其新闻传播途径和内容受到的监管和约束较弱,极有可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肆意传播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也存在故意虚构和曲解社会热点新闻的现象。其海量的新闻报道中存在很多负面内容,这些负面信息在媒体有意或无意的传播中可能被放大,给社会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这类新闻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不利于大学生获取客观的新闻信息,使其难以得知事件的真相,误导其成为社会错误舆论的附庸者;另一方面,这些负面信息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所冲突,可能导致个别大学生对新闻媒体、政府机关以及思政教育理论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在主观意志上抗拒思政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闻传播的正确导向

在正确认识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明白如何结合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

首先,新闻传播要尊重客观事实,要以揭示事件本质、宣传积极健康信息为原则,目前大多数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都比较客观真实,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信息资讯。在此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多選择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内容开展思政教学。如党政机关媒体、中央新闻、新华网等,以这些媒体上有关思想政治的最新新闻内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同时提升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主流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另外,新闻传播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传播的内容必须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体现出公共服务性和及时性。这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旨是一致的,二者具有相通之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可以结合新闻传播的服务性和及时性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提升其政治觉悟。

(二)在信息素养教育基础上,优化思政教育策略

信息素养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信息化理论、信息设备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新闻的甄别能力、评价能力,帮助学生理性看待和辩证分析社会焦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评判标准,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他人意见。如此可以帮助大学生从新闻信息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并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相关新闻信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3]。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将具体教法与新闻传播媒介进行有机结合,选择一些真实的新闻案例作为思政教学参考,提升教学有效性,如此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又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体验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入感知,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识,不断升华个人情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其主观意识的发挥,让学生获得心理及情感上的正确认知。首先,在教学中应组织开展多种新闻类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热点开展新闻调查,通过学生自主调查、研究、论证等方式,深入社会实际去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培养正确的社会观。其次,在教学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民情紧密结合,以思政课程为基础,结合最新方针政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思想理论,组织大学生进行专项课题研讨,撰写体会和认识,积极参与网络政治话题的意见调查,参与学校党组织和团组织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在这些实际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结语

新闻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面性,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特性并遵循其基本原则;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优化思政教育模式;重视实践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将有助于提升大学思政教育的工作质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有利于新闻媒体事业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晶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20(7):168-171.

[2] 林立涛,叶定剑.发挥高校官方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策略探研[J].思想理论教育,2020(7):93-96.

[3] 田野.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公关世界,2020(6):55-56.

作者简介:杨进(1987—),女,贵州贵阳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思政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