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作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手段,集团化办学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求。
2016年初,苏州高新区启动了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以东部“实验链”品牌学校为主体,探索将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导入西部苏州科技城片区;2018年,高新区出台《苏州高新区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确定了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出首批4家教育集团,形成了东西部联动的优质教育资源集群。
2020年6月18日,高新区召开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暨教育集团揭牌仪式,在原有基础上“扩面”“扩容”,新增9个教育集团;并通过构建“教育共同体”和“教育联盟”实现跨集团联动,达成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真正形成区域优质均衡教育“一盘棋”。由此,也揭开了高新区集团化办学全面纵深发展的新篇章。
规模递进,
实现“高峰”到“高原”的飞跃
立足于集团化办学多元体系的打造,此次推出的《苏州高新区全面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一方面通过新增9个教育集团及对原有4个教育集团的扩容,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另一方面采取建设6个教育共同体和1个学段衔接的“教育联盟”的方式,以强校带潜力校、强校带弱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片区、跨校区的链接,有效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
“集团化办学就是要释放每一所品牌学校的优势,实现抱团发展、优势互补,真正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优势。”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宗海介绍。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高品质学校,独立办学仅三年,这所初中就已连续两年获得区综合发展性评估一等奖,受到周边百姓青睐。“目前,我们每年的生源增长量都在百人以上,为给周边百姓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是我们的主动选择。”刘宗海说。
高新区通过实践发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缓解“择校热”、解决“大班额”瓶颈的最有效手段。高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张俊辉表示,“正式启动集团化办学两年来,我区以‘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放大了优质品牌学校的辐射效应,纳入集团的成员校均通过集团化办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迅速形成了一批优质教育集群。”因而在集团化办学1.0的基础上,高新区继续将该项工作引向纵深发展。
苏州浒墅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此次新成立的9家教育集团之一,不仅标志着浒墅关地区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教育集团,同时也将有着2800多名学生的新市民学校新浒学校纳入了共同体建设,打通了公民办壁垒,让优质均衡的教育红利惠及区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总校长李守敏肯定,教育集团的成立将使浒墅关地区的教育品质再度升级。
此外,此次集团化“扩面”“扩容”,更前瞻性地向义务教育阶段两端延伸,以打破学段“壁垒”的方式,引入了高新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吴县中学教育集团、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等学段学校,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优质教育的协同发展。
“在新组建的教育集团中,既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也有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集团,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还将探索联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办学路径,力求形成高新区‘大教育’培养格局,把人才培养、人口素质提升和基础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周经纬表示。
重整资源,从“嫁接”向“融合”进阶
在兼顾均衡的同时,集团化办学也为更多品牌学校提供了跨越式内涵的可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集团是高新区集团化办学中的“元老”。从2016年试水集团化至今,该校已拥有5个紧密型校区、5所托管型学校,同时还与4所学校结成教育共同体。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总校长李志清发现,现代化的集团办学理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根据集团化办学特点,我们提出了‘优质共生、文化共融、资源共享、校区共建、师生共进’的‘五共’教育管理理念,就是要通过集团化的集成效应,构建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李志清介绍道:“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集团章程,健全治理结构、建立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成立了独立的安全中心、信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这些组织架构为集团化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127名骨干教师迅速响应,在学校信息中心的支持下,迅速录制了100多节微课,从2月11日起向集团各成员校共享,其中不少课程还被上传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平台。学校英语老师李艳说,这些课程都经过备课、磨课、议课、录课、复盘、再录课的过程,凭借信息中心的技术优势,教师们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媒介,以录制微课、在线直播、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在线辅导、作业检查,真正做到了“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再次显现。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通过组织创新不断提高教育集团内部治理效能。集团内各校区均实行一体化管理,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了集团发展目标和任务,对集团资源配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做了统一部署和安排。”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对教育集团的管理,近期,《高新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也将配套出台,将从发展战略、管理体系、资源整合、师资建设、办学绩效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评价集团化办学成果,让集团化办学真正落到实处。”
角色重塑,实现内涵与品质提升
集团化不仅强调融合,同时也关注个体。尊重个性、尊重传统、尊重特色,高新区在集团化办学互补内升的发展过程中,让每个学校都找到了自我的成长点。
刚刚启幕的第一初级中学校教育集团将在各校区引入博厚教育,倡导“博有道、厚自成”的学校精神,确保集团各校底蕴相同、愿景相生。同时,集团也为各校区制定了各自的发展定位:竹园路校区将作为集团孵化器做实做厚,滨河路校区作为集团总部做精做优,即将建设的珠江路校区要实现做美做亮,学府中学寻求突破提速发展,文达中学承载千年古镇文脉,谋划高起点开局篇章。五个校区南北贯通、东西连片,将实现错位发展、同向同行、各美其美。
在枫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施燕璟表示,集团内的各校区将共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核心与特色相统一的集团文化;在高新区实验幼儿园集团,总园长蒋艳红表示,将对各园师资进行整合,给予教师更好的发展平台;在浒墅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守敏把目光投入到“学-养”式学校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的共享中,文化、课程、技术、师资……集团化办学让更多优质资源得到有效放大。
同时,在教育主体——教师的发展策略上,高新区集团化办学将把“学校人”培养为“集团人”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实现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的深度融合。
王建剛是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金山路校区一名执教20年的资深教师。作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他曾获省优课竞赛一等奖、市语文教学基功大赛一等奖。一年来,他经常赴珠江路、竹园路等校区跑课执教。6月9日,他的一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示范课吸引了竹园路校区三年级全体老师、教务处分管领导及其他年级部分骨干教师的观摩与研讨。
每堂示范课上,王建刚都会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作简单的说课,其他老师也会展示教学评议,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这样的形式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特别是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这样的校区“跑教”形式,在集团内部已常态化。
骨干游教、师徒带教、名师送教、点对点交流……各种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增加了优质学校教师向潜质学校流动力度,同时也加速了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的速率。“更深层次破解集团化办学壁垒,可以有效激发各办学主体的内驱力和凝聚力,缩短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提质升级的周期,扩大集团化覆盖面和融合度。”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三年,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34.31亿元,竣工投用学校20所,新增学位21030个。今年9月,全区还将有11所学校建成投用,再增学位13740个,“十四五”期间,高新区还将陆续建设45所学校,不断扩大教育供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毛伟表示,推进集团化办学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高新区将不断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