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狂欢退去的理性思考

2020-09-10 07:22姚雨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狂欢真人秀思考

摘要:多年来,在受众本位和资本追逐的双驱动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一直比较活跃,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狂欢浪潮。时至今日,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呈现出饱和的态势,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受众需求转移的当下,真人秀节目需要增加自身文化内涵,加快推进产业链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营销策略,才能在未来取得良性发展。

关键词:真人秀;狂欢;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93-02

自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荧屏再次迎来一股真人秀节目热播的浪潮。多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观看热度一直不低。全民追逐现象级综艺节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证明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观众心中的地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受众需求的双驱动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狂欢热潮有所下降。

一、真人秀节目的兴起

真人秀节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一个美国家庭》引起了人们对真人秀节目的关注。1990年央视播出了我国第一套真人秀《综艺大观》,受到了全中国的欢迎,集齐娱乐性、综艺性的真人秀新模式使其他省级电视台纷纷效仿。2000年广东卫视推出了《生存大挑战》,开启了野外真人秀的序章。CSM-TVPRISRS软件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上星频道播出季播真人秀超过100季,总体来看季播真人秀每年播出季数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向。”[1]以下是从受传方以及传播方的功能方面浅析真人秀流行的原因:

(一)有效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

真人秀的受众根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以及精神需求能动的选择性接触[2],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喜好、社会背景、政治倾向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学者梅里尔和洛文斯坦认为社会媒体发展呈现分众化趋势,大众媒体试图从节目品牌、刺激感官、诉诸感情等方式来提升观众对媒体的忠诚度。我国研究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受众本位说,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应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需要,以受众为中心[3]。

为了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观众往往选择轻松愉快的娱乐真人秀作为日常消遣。节目组抓住观众需求,精心营造娱乐氛围,带动娱乐消费,吸引受众人群,提高收视率。

(二)媒体追逐经济效益的选择

选择娱乐真人秀进行收视的角逐,是当前许多媒体平台常用方式,在当前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真人秀节目以其高制作效率以及丰厚回报成为了播出单位追逐利益的不二选择。为了追求收视率,多数真人秀节目中都引入了明星元素,吸引粉丝团体收看节目,号召粉丝为偶像消费,不仅提高了节目收视率,更能为节目组聚集大量资本。

《偶像练习生》等成熟选秀节目也在随着粉丝群体膨胀而不断壮大,甚至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偶像练习生》中排名第一的蔡徐坤,其粉丝集资数目超过了200万,而排名第13的李希侃,其粉丝集资数目也达到了70万,仅仅前20名练习生的粉丝集资总额就超过了1300万[4],为制作方与媒体创造了巨大的收益。该类明星真人秀具有强大的吸金能力以及空前的关注度,使更多的媒体平台获得了切实的利益,一起参与到真人秀的资本狂欢之中。

二、真人秀狂欢的退潮

(一)内容和题材缺乏创新

从2004年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开播,类似《超级女声》的草根选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从素人参赛晋级机制到明星作为导师参与点评,甚至选手悲惨的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都如出一辙。同样的问题在游戏真人秀领域也频频出现。以《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现象级节目引起了户外游戏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狂潮,剧情化的游戏设定成为了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的模板,接踵而来的《挑战者联盟》《了不起的挑战》《七十二层奇楼》等户外竞技类综艺纷纷采用与《奔跑吧,兄弟》相同的人员设定、剧情化走向以及游戏设定,而高度单调的节目模式难以满足观众追求新奇的需求,必然导致口碑不佳,流失固定观众群。

盲目跟风是目前我国电视制作存在的问题,这不仅降低了节目的质量,也不利于影视领域的创新和影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二)违背主流价值观

电视节目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极大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存在及发展发挥着极大的作用[5],电视的文化观念容易影响收看的观众,如有错误开头,势必会对现实的道德底线产生冲击。李普曼提出现代人的“拟态环境”理论[6],认为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界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媒体价值导向对塑造观众价值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效用,电视节目中折射出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极易影响观众,如节目中出现有悖社会道德的情节,势必会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冲击。

以芒果电视台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大型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为例,节目组通过视频来分析房客的微表情,利用其人性陰暗一面来增加节目看点,着重于对人性阴暗面的渲染,暗示人心的凶险。节目暴露出制作方高度缺失人文关怀、毫不注重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果纵容此类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娱乐节目,会对社会价值体系产生巨大的危害。

缺少对节目意义的正确认识并且与现存价值观产生冲突,就会使社会成员的信任危机风险增加,以及产生价值观判断失灵等不良影响,由此看来,真人秀的未来发展仍存在挑战。

三、真人秀节目转型方向

狂欢退潮后,真人秀节目开始面临发展障碍,如何面对观众流失问题成为了目前传媒界的热门话题。面对全新的收视环境,调整真人秀方向成为媒体的唯一出路。

(一)突出人文情怀

如今,娱乐节目正面临过度消费的问题,观众普遍不再满足于低质量的快综艺节目,市场需要更具深度的节目。因此,在节目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元素成为真人秀节目的选项之一。

具有人文情怀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注重挖掘普通人背后的故事。比如寻人节目《等着我》,以丰富的人文关怀成为了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等着我》中可以看到87岁老兵多年苦苦寻找出生入死的战友,最终找到战友后人,在舞台上讲述过去的艰难岁月;可以看到母亲28年来对失散儿子的执着苦寻;还有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对双亲的呼唤与思念。通过对人物故事的挖掘,《等着我》展现了一个个在平凡中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普通人,他们的坚守不仅引起了观众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牢固纽带。

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深藏于内的是情感寄托,挖掘多层次的娱乐消费的同时,更要提升节目的人文温度,注重对普通人背后故事的挖掘,改变以往的“秀”主体,提高“真”和“人”的比重。

(二)完善節目营销产业链

一档成功的节目需要良性的营销产业模式。传统真人秀产业链包括策划—制作—运营—放送,在新媒体时代下,传媒领域正随着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的兴起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下传统节目产业链已经难以适应现状,媒体发展也面临着从内容、用户到技术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义,媒体在完善节目营销产业链方面需要从投资制作、传播渠道两方面进行实践。

在投资制作方面,更多的部门开始探索新的路径。灿星团队的《中国好声音》有效利用了制播分离机制,将制作团队的优质人才与卫视的播出资源整合,形成电视真人秀综艺大IP,取得了丰厚的广告收入,衍生配套节目《真声音》《好声音了解一下》,在制作节目品牌的产业中获得口碑经济的双丰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节目制作产业链。

在传播渠道方面,媒体融合下的受众呈现网状分布,许多节目开始与短视频、电商、手游、音乐平台等展开合作,针对目前的分众化趋势,节目将观众垂直化细分,为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建立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传播体系,推动优质节目付费观看,付费资金有助于推动节目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为未来推出创新价值真人秀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促进节目本土化创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千年,随着网络新兴媒体的发展,中国文化开始走向国际,出现了如李子柒的中国文化宣传新型“意见领袖”,在外国引起关注。中国文化可以运用在短视频平台中,也可为真人秀的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达人秀》《星跳水立方》《我是歌手》等一系列节目是我国大火的真人秀节目,鉴于中国目前的媒体环境,可以注意到,引进类真人秀占据了我国电视的大半江山。同时,出现了以《国家宝藏》等为代表的优秀作品,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宝在历史场景的再现中重获新生,物的意义在真人秀演员再现的历史人物故事中得到重新的阐释,它们从历史的根源生根发芽,吸取了人文关怀的营养,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味,从而脱颖而出,付出情感的节目得到了回馈。

我国现今的真人秀节目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正确面对移植来的真人秀节目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立足于本国文化,结合中国特色,积极发扬中国本土精神,是当下真人秀发展的关键一步。

(四)发展融媒体传播新途径

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革新问题,急需寻求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生存方式。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以电视平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想要获得胜利,应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目前媒体融合得到进一步推进,各大卫视建立了融媒体中心,保证正常台网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互动。以湖南卫视的《嘿,你在干嘛呢》为例,在疫情期间,录制节目和放送都增添诸多不便,而《嘿,你在干嘛呢》改变了以往电视节目录播形式,融合了Vlog、综艺、新闻、记录等多种形式,形成中国真人秀节目新方式。在播出期间,整合了传统媒体的大屏与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小屏,打破了竖屏与横屏视角的鸿沟。这样的新兴品类为处于特殊时期的传媒工作者突破旧模式提供了可能,是挑战也是机遇。

四、结语

当前,真人秀正迅速发展,节目的娱乐性吸引了大批收视观众,但不能维持稳定收视群。一档成功的娱乐节目背后,既需要人文情怀的酝酿,也需要完善的节目产业链,内容创新与媒介创新也必不可少。对制作团体来说,真人秀的兴起也是电视产业复苏的机会,各大媒体应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促进行业资源的高效整合,在智媒时代的大背景下为真人秀的转型创造可能。

参考文献:

[1] 卫视这些事儿.眼球经济下的季播真人秀节目主体变迁浅析[EB/OL].新浪网,http://blog.sina. com.cn/s/blog_c202d88d0102xbdo.html,2017-11-17.

[2] 苍鹤.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真人秀”节目探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3] 刘景泰,洪兵.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06-208.

[4] 传媒一班.《偶像练习生》粉丝三个月砸超千万,终于能追中国的爱豆了[EB/OL].搜狐网,https:// www.sohu.com/a/227838916_220938,2018-04-10.

[5] 杜婵.全景直播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的反思——基于文化批评视角[J].现代视听,2016(05):48-51.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3.

作者简介:姚雨薇(199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播艺术。

猜你喜欢
狂欢真人秀思考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调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真人秀”满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