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性虚拟社区的社会支持构建

2020-09-10 07:22谭琴彩
客联 2020年12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社会支持互动

谭琴彩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扩大,对网络虚拟社区的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兴起。互联网技术为现实情况中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社会互动的特殊群体提供交流平台,虚拟社区应运而生。虚拟互动,即基于虚拟平台的社会互动也随之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即PCOS病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影响为不育)患者群体。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观察和结构性访谈对PCOS群体的虚拟互动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PCOS群体的进入互助性虚拟社区的动机,以及个体之间的社会支持构建过程。互助性虚拟社区的互动扩展了PCOS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了个体间的工具性、情感性社会支持。填补了现实生活中在该方面不被满足的社会理解和社会支持需求,增强其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虚拟社区;社会支持;PCOS群体;互动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际互动乃至社会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电子媒介和网络工具的广泛利用前提下,互动并不一定需要面对面交流,网络上的社会互动成为可能。现实背景下,现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推广也为研究者在进行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对象。即为近年来新出现了一种网上交流空间——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的存在,进而催生了区别于面对面互动来说的虚拟人际互动,虚拟社区也逐渐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入人们的生活,虚拟社区的成员以及虚拟社区的数量进一步扩大,虚拟社区该新型社会组织形式对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人际交往乃至消费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探索互助性虚拟社区的个体虚拟互动中社会支持的构建过程。以及互助性虚拟社区对其成员支持的类型、对群成员的支持需求满足情况。

二、研究框架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社会支持的沟通渠道和支持主体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不仅能够获取资讯,也能通过网络人际互动获取社会支持。本研究将从互助性虚拟社区的社会支持构建过程进行研究,从具体的工具性社会支持、情感性社会支持进行分析。

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出发,试图通过虚拟社区内的社会互动对个体提供的社会支持研究达到以下几个层次的目标首先,描述PCOS患者在虚拟社会内互动过程中获取的社会支持。其次,讨论互助性虚拟社区内的社会支持因素与PCOS患者积极调适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方法为以“某病友互助QQ群”为例,对该群成员的互动过程进行研究,将运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该互助性虚拟社区具体互动过程对个体社会支持进行观察记录,从个体间的互动行为及其过程等方面来其具体的社会支持构建。探讨基于虚拟社区背景下病友之间社会支持行为的互动状况。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PCOS病友互助的QQ群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将其称之为A群,A群共有群成员894人,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病友互助群体。A群群成员共894人,其中群管理成员10人。女性比例为100%。该群其成员地域分布为福建30人、山东120人、青海29人、广东81人、浙江48人、江苏63人及其他地域的成员523人。其中00后的比例为9%,90后比例为54%80后比例为35%,70后比例为1%。主要成员为90后的成员。主要成员为年龄在19到30之间的育龄女性。

通过对PCOS病友群的成员的前期访谈,其中部分群成员表示:在进行网络虚拟互动之前,由于对于自我保护的情绪,较少会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PCOS患者进行交流和交往。由于网络虚拟互动过程,也对PCOS病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参与到PCOS互助群中,有感到放松的情绪。以下为PCOS互助群中两位成员的访谈材料截取的部分,可以反映其成员明显的情感慰藉和支持的需要。

“我没有结婚,为了这个病,我一直在看医生,我20岁被查出来PCSO,今年我25,因为怀孕的概率太低了,我和对象分手了,我没有想到告诉他们,会变成这样,我也愿意去配合治疗啊!但是…也许就是没有缘分吧”。

“我第一次看到,原来我不是极个别的那种,原来我们这样的人,有那么多啊,很多的小姐姐都特别正能量,我看到她们就觉得轻松了很多”

四、互助性虛拟社区的工具性社会支持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对社会支持的具体分类,社会支持可以大致分为工具性社会支持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工具性社会支持表现为实际和具体的协助,涵盖了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帮助;情感性社会支持为社会心理方面的支持,是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具体可表现为精神层面上的抚慰。

(一)工具性支持的互动过程

一般认为的工具性社会支持是实际具体的协助,其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通过分享信息、提供帮助。在互助性虚拟社区中该模式的主要过程为求助者在虚拟社区中表达自己的求助意向,其他成员基于自身经验角度给予回应和建议。其次,当个体出现相关问题拟解决时,向其他成员表示出自我的需要,其他的成员可以会给予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其互助的性的行为表现较为明显。求助和需求表达的较为清晰,在互助性虚拟社区中,其个体互动主题比较明确,互动过程中很少出现话题岔开的情况。

此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呈现了相互提供社会支持的过程。该PCOS互助群为个体提供了平台,个体之间的社会支持构建来源于其不断地社会互动。基于群体较强的同质性,以及PCOS病友群的结缘属性,该群体之间的问题特征也相对来说存在较强的同质性。体现了较强的工具性社会支持特点。

(二)情感性社会支持的建构

要如何寻求和得到支持,这是大多数PCOS群体进入互助性虚拟社区中最先的想法,也是个体在互助性虚拟社区内进行初步互动主要目的。在互助性虚拟社区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成员之间会不自觉的对自身相近的的烦恼进行倾诉,继而在其他成员的回应中得到支持和理解,这种表达的诉求是PCOS患者所普遍需要的,而在同质性非常强的互助性虚拟社区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

互助性虚拟社区的PCOS患者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类型的互动,例如购物和爱好以及八卦等其他的类型。该互动类型对其个体成员的社会支持构建类别为友伴支持,但基于友伴支持的情感性,本文将其归类为情感性社会支持进行研究分析。在这种自我表达与虚拟互动不断交错连续的过程中,满足了成员渴望被人关注的需要。在这种看似简单但实则频繁的重复性的互动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得到更多的了解。其相互之间的情谊和友情能得到一定的提升,作为该虚拟社区的成员,对该虚拟社区的认同度也存在较大的提升。

(三)虚拟互动对成员的需求满足情况

该互助性虚拟社区互动是否能满足成员的需求,主要以其具体的群成员的主观感受为参考依据,根据对参与访谈的成员的主观表述来分析,本次的研究对象——A群,作为一个互助性虚拟社区其社区互动基本能有效满足其成员的进行互动的主要需求,在此可以根据上文分析的其群成员的需求分析进行对照与其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评估。PCOS患者之间的互动,可以被看作个体和个体之间或深或浅的互动交流,形成的互动关系不断地建构社会支持网络和合适的社会互动场域。

在这个全新的社会互动场域中,PCOS患者可以通过其他病友间的网络互动,不断形成和发展自我的认同感和主观幸福感,不断地赋予自我、生活新的价值,让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逐渐加深对自身的认同和支持。

不是每一个PCOS患者都具备足够的风险防御机制来面对,生理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态。其个体的信息、情感、支持性的需求在互助性虚拟社区中能得到相当性的满足,同质性强的朋辈群体在缓解压力和给予情感支持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其互动过程中的个体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该互动过程的循环往复,是一个不断治愈的积极过程。

五、结论与讨论

根据社会互动的角度,本文将虚拟社区看作是将分散的个体以互动的方式组成的社群。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微观区域或空间,通过网络的平台,把具有共同需求的人们聚集起来,这些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共同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互助性的虚拟社区等同于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网络这一场域内形成的自助组织,存在脱域性和互助性的社区。虚拟平台能帮助参与的个体在病友互助群体发展自我认同。移动互联网的脱域性能高效的让患者们建立起一个病友互助群。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场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有交集的病友而言,利用网络社区和进行的低经济成本的互动交流来寻求心理的支持以及缓解个体的压力。

而本文的研究对象PCOS群体由线下互动转向虚拟互动,在互动实践的过程中相互认同、理解和支持,促进自我认同感的提升,从虚拟社区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互相之间的社会支持。在该层面上,PCOS群体的高同质性导致了其虚拟互动也存在较强的同质性。其互动过程是个体和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而这种社会认同以及在其中获得的社会支持和是PCSO患者在现实生活难以实现的。总而言之,在互助性虚拟社区的互动扩展了PCOS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完善和构建起强弱不一的社会关系,填补了现实生活中在该方面不被满足的社会理解和社会支持需求,缺乏朋辈支持的女性们在虚拟空间内发现和自己具有共同身份的个体,并利用个体间的虚拟互动,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在互助性虚拟社区内发展个体间的工具性、情感性社会支持。在此意义上,虚拟互动可被视为提升病友群体抗逆力和社会适应力的一种发展性策略。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利用虚拟社区这一场域发展个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值得进行实践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楼天阳,陆雄文.虚拟社区与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认同与纽带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02):14-25.

[2]岳金柱.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从源头破解垃圾围城与污染的治本之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06):26-29.

[3]石艳霞. 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0.

[4]王陆.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5]郑毅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06):144-145.

[6]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02):5-11.

[7]常超,王铁山.垃圾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城市问题,2009(01):77-81.

[8]王陆,马如霞.意见领袖在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中的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01):54-58.

[10]范晓屏. 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1]徐小龙,王方华.虚拟社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09):10-16.

[12]柴晋颖,王飞绒.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05):101-103.

[13]毛波,尤雯雯.虚拟社区成员分类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1069-1073.

[14]郭茂燦.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4(02):103-111.

[15]范剑文. 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研究[D]. 上海大学,2012.

[16]高献忠. 虚拟社区秩序的生成机制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17]崔伟萍. 虚拟社区中的社会交往[D]. 兰州大学,2012.

[18]孙佳音. 虚拟社区规则的自组织生成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9]高功敬. BBS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D]. 山东大学,2006.

[14]姜胜. 虚拟社区自组织演进研究[D]. 清华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社会支持互动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虚拟社区网络行为与网络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