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0-09-10 07:22张家胜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乐府诗楚文化创设

张家胜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长河中的耀眼明珠,它见证了我国历史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设情境,习惯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于是,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子便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中流走了,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该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学语言、音频、视频、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引导他们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屈原的《离骚》就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因子,向读者展示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为学生介绍荆楚文化,如“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其后产生的汉赋有着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其中的《离骚》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抒情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吧”。在为学生介绍诗人屈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传说故事,并从传统节日“端午节”人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让他们通过观看于文华的《国学唱歌集——中国传统节日之记忆》,感受《离骚》的美。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鼓励学生照着参考资料机械地翻译古诗词。这样“蜻蜓点水”式的教法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因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适时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诗词、乐曲、戏剧、国画、书法、民俗、节日等,笔者就以其中的诗歌文化为例,谈谈教师该如何拓展延伸。例如,在讲解《鸿门宴》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翻译作品、读懂作品,还可以适时地拓展延伸,用多媒体展示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垓下歌》,让学生对比学习,深入体会两首作品中的情感。《大风歌》是刘邦创作的,只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惆怅。全诗语言质朴,大气磅礴,是一首乐府诗。《垓下歌》是项羽败亡前吟唱的一首诗。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中的怨愤和无可奈何。此诗篇幅虽短,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是一首骚体诗。了解了这些,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乐府诗,什么是骚体诗。此时,教师可以继续拓展延伸,介绍汉乐府和骚体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诗歌。比如,乐府诗,又名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乐府诗的特点。骚体诗起于战国时的楚国,由屈原创立。这类作品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这也是骚体诗的基本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学会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子,适时渗透传统文化,为传承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乐府诗楚文化创设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乐府诗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