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确定物态与量态各自独特性质其和而不同,确立两者荟萃状态其大同至理。
关键词:统一场论;量子测不准;时空归零;天人合一
引言:
理论物理在万物至理门前徘徊很久了。爱因斯坦的下半生都在忙着统一场论,他和玻尔量子力学一方的争论也在其中,大家都在为了给物理世界真相下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思考。 爱因斯坦是要给出一个理性的数学的确定的结论,而玻尔方面实际上是在说,量子世界测不准,没有结论。
理论依据:
确定性的结论,其实在他们俩人之前就已经有了,就在中学的课文里,洛伦茨效应公式。这和他们的争论似乎无关,观点则介于两者之间,其实洛伦茨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说出了什么。他说出了物质进入量态,时空本质,已然迴异。这竟然是一个方程,在物质进入量态一霎,最后闪现为数字逻辑。
它千真万确:
时间的变化等于,一的方根减去,我们目前位置速度的平方除以光速的平方。
实验测量及讨论:
老洛伦茨夸张的用了方根和平方,其实是在用最后的数字的语言,强调:身处能量,在光速,时空归零。
时空归零。量态的世界,宇宙重叠,量态同在。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万物至理,不再有数字,不可能是方程。物质当然可以量化,适用逻辑,相应我们左脑性质:计算、逻辑、语言,物质的一切都必有形。能量不是这样。量子世界的唯一的规律,只有测不准。进入量态之前,最后的数字,仅存的方程,就是洛伦茨效应公式。
然后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远比物质世界辽阔,它似虚幻混沌,却也千真万确。量态世界,时空重叠,宇宙同在。身处物质世界完成理性修炼的人们,也发现了超时空现象、量子纠缠现象等等,甚而幻想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等。这在量子世界看来,都是幻态,物质世界的人们匪夷所思,竟然拿物质世界的计算和逻辑来量态世界发疯。正如量子世界的一切,在物质世界皆為幻态皆为混沌一样,量态世界的灵异之事与物质世界的计算与逻辑,彼此而言,都是不着边际。
相应我们的右脑:感觉、情绪、想象,我们只有感应和感动量子世界。在时空重叠量态同在的宇宙里,我们人的一万万亿个细胞里面的线粒体,每一个如果在一立方米的空间相应有2000伏高压的能量,而我们的人脑,或者说我们的心,是何等精微的感应与感动的所在。高能粒子物理实验也表明,实验的结果,往往与实验者的期待相关。
万物至理,是指我们人类对于整个物理世界真相的把握。西方文明到今天,何等伟大何等昌盛,理性如斯,却发现更多的不可测,许多混沌而且奇妙的现象,计算和逻辑无法赋予任何结论。
结论:
数学与逻辑已经使我们来到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远超人类的智商,几百上千倍,甚至更多。对于物质的充分理解,使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可测的量态现象,甚至幻想它能通过机器来加以解决。理性超人的努力是一种疯狂,正如他们视天人合一的说法是一种疯狂一样。这是彼此完全无法理喻之事。我们的人脑和所有动物的脑,已经自然而然把这两者区分为完全不同的领域,大自然造就将之分为左脑和右脑;而两脑之间,在人脑来说,有20只胼胝体,每个胼胝体每秒钟可以发出20亿次闪烁,在两脑之间荟萃的数字逻辑语言、感觉情绪想象,理应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人类,万物之灵,也终于在人工智能的前夜,看见了通灵世界的曙光!
天人合一,是的,天人合一,这就是万物至理。佛说觉悟,在数字逻辑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说;而今,人工智能来了,承载了人类上万倍的智商,集结着人类理性的成果,而人类,终将觉悟。
参考文献:
[1]洛伦茨效应公式(1892年).
作者简介:
杜国辉(1957-02-03),男,籍贯:北京,汉族,职称:学士,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物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