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嫕
摘要: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意识培养,而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渗透性和丰富性优势,可以有效培养公民道德意识并提升其整体道德水平,相关部门要积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这对于加快公民道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整体来看,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可以有效反映群众真实道德水平,有助于普及文化知识来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有助于充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并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民道德建设;作用
引言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有效反映群众百姓的真实道德水平,同时有助于构建文化交流平台来普及道德知识,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增强公民道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群众文化及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群众文化活动并丰富活动内容,这对于加快公民道德建设进程并提高国民整体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主文化特点
(一)丰富性
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离不开百姓,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因此群众文化具有丰富性特点。其借助歌舞及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对于弘扬优秀价值观念并加快道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二)影响大
开展文化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开展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有助于引导群众主动接受新的知识理念,因此群众文化具有影响大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较多且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参与到这一活动中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受众影响面不断扩大。
二、现状
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迅猛,但文化建设方面却存在滞后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存在缺乏内涵且活动效果不佳的情况。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在组织开展方面过于强调强身健体等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活动参与者对文化艺术的传承意识大大折扣,再加上经济建设背景下所产生的赚钱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冲击,这些都使优秀群众文化的普及传播效果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社会层面存在缺失道德建设的问题,人们受不良思想误导而出现碰瓷和欺诈等不道德情况,这不仅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普及宣传效果,而且会导致国民整体道德下滑,进而危及到国民素质和社会风气。从这一层面讲,我国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优势来实现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发扬,同时要借此来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群众文化与道德建设现状。
三、具体作用
(一)端正道德观念
前文提到,群众文化具有普及面广和影响大的特点,因此各地区可以借助群众文化来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例如部分地区举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借此来向群众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及古人智慧,不仅有助于使群众百姓树立文化自信意识,而且有助于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发扬。针对当前部分百姓存在的错误道德观念,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有效发挥精神调剂作用,来端正他们的道德观念。
(二)突出核心价值观,筑牢公民道德之基
一是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城乡新型殡仪和农村婚丧礼仪改革,扎实落实相关具体的配套制度,让全县干部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形成社会新风尚。二是涵养文明乡风。广泛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道德涵养为核心,以百姓所需为支撑,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以乡风文明扮靓美丽乡村。三是选好用好典型。打响县域内评选品牌,持续推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类型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呈现崇尚先进、学习典型、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四是发挥红色资源。加大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主题教育基地功能,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
(三)重点看主题意识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题意识,切实增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是检验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创造力、凝聚力的时代标志。通过树立这一主题意识,不仅可以将广泛组织动员和引导群众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而且能够以多层次、多形式、有节奏的主题活动覆盖不同的受众群体,放大主题教育的传播效果,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从一个单纯的高频词成为流行语、新热词,转化为一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氛围,从而让道德的力量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丰富实践中,需要强调清晰明确的主题意识,始终自觉地聚焦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主题,进而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出实招、练实功、见实效,使“育新人”成为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建设力量凝汇磅礴合力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交汇点。
(四)建立健全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整体的公平正义永远是我们的追求。国家发展各项事业中体现的本质就是公平正义。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之初,就把公平正义作为了基本的理想追寻。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出各种思想,从共同富裕到今日的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的举措。社会的基础保障就是全面的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进一步的促进社会的统筹一体发展。在全面共享的战略基础上,通过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去体现社会的独特价值。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中、鼓励下去帮助他们,保障他们的生存、发展特权。在升华的发展阶段,针对具体的问题,要保障他们的核心利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社会主义的总体角度出发进一步的保障生存发展的权力,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特魅力。在城乡的联合发展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结构需求,进行不一样的调整。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抓好新时代领导干部等重点群体的道德建设发表重要论述。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新时代,如何围绕《纲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方面。《纲要》指出,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加强组织领导。
參考文献:
[1]杨旭珍,彭文鼎.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传媒论坛,2019,3(03):4-6+8.
[2]林明星.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3):13+15.
[3]郭杰.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9(27):232.
[4]苏建伟.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浅谈[J].传播力研究,2019,3(15):3+5.
[5]林海.探究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14):244.
[6]应健.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浅谈创新文化与企业深化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2019(16):281.
[7]徐金娟.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9(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