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角下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思考

2020-09-10 14:23:53张翀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2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张翀

摘要:国家治理重在社会治理,社会治理重在基层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最终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基层领导干部处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其作为直接决定着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有效贯彻执行,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着力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举措。本文将从哲学视角下分析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限制因素及应当具备的哲学思维。

关键词:辩证思维;实践思维;创新思维

1.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涵义

能力的本质是指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改造客体,包括人和世界的能力。能力体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具体表现在为人民服务、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包括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以及治理得如何四个方面,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从价值观层面讲,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操作层面讲,是要推进落实、解决具体问题;从结果层面讲,是要推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2.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2.1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容

基层是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协调利益和疏导矛盾的前线,这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有解决社会矛盾的情商、方法;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各种风险挑战都可能存在,这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社会风险的识别和研判;在不断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求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科级支撑”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2.2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因素

一是认知驱动不足,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认知,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但是少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事事以自身利益为先;其次要对客体树立正确的认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社会自治和社会管理的结合把握不足;最后要对制度树立正确的认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二是价值驱动不足。马克思主义指出,价值的实质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部分基层干部在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其行为的价值驱动便不足。例如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掌握的权力有限,但是承担的责任重大,常常力不从心;有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合理诉求没有得到解决等。

三是外因驱动不足。外因是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有机的、协调的环境是治理能力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必要基础。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应当营造稳定完备的外部环境以外因通过拉动内生动力发挥作用。但是当下基层社会治理依然存在着组织运行不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考核制度不科学、监督制度不规范等问题。

3.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哲学思维

3.1掌握群众史观,坚定人民立场

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决定力量。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要精确分析、科学研判、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以及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化特点;要强化学习群众的意识,一个好的基层领导干部能在人民群众身上学到更多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法;要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加基层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要强化人民评价的意识,自觉在工作中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的第一标准。

3.2树立辩证思维,转变工作方式

树立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厘清变与不变的关系,注重矛盾之间的转化。一要区别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社会管理更倾向于通过绝对权威、有效控制来实现,过分关注短期利益;而社会治理是实现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各司其职的合作共治。这种转变体现了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由全能型政府向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进步。基层领导干部要摒弃过去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和以行政管控为主的行为方式,注重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创造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注重发展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二要联系全局与一域,要在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就业等民生问题,解决可能存在的社会矛盾,是基层领导干部要重点考虑的。

3.3树立实践思维,提升治理效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知行合一就是实践。基层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政策,在实践中执行这些政策,整合优势,吸取经验。一是要依法行政,大力宣传重要法律法规,懂法用法,树立塑造法治文化、引导民众理性维权的意识,利用正规合理的法律渠道和民间组织调解的方式代替上访为群众解决矛盾、满足群众合理利益诉求。二是要到群众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挖掘、民意调查等方式适时收集人民群众对社会政策的实际需求,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求解于民。

3.4树立创新思维,激发社会活力

创新思维強调超越陈规,是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社会治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具体规律,在整个社会治理历史中又体现着普遍规律。因此,强调创新首先要遵循社会治理规律和社会变迁的发展规律。其次要实事求是,领导干部要立足于当下当地的客观实际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要结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东方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在原有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小心推进”,从创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再者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善用哲学的反思功能,学会批判自己,在批判中发现自己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批判中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手段。

参考文献:

[1]郑会霞.提升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四个维度[J].治理研究,2020,(4):46-49.

[2]孙晓莉.影响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高的三对关系[J].中国领导科学,2020,(1):28-32.

[3]尚义.以哲学思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J].党的生活,2020,(5):29-30.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6年21期)2017-01-17 20:21:49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43:24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5:16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04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19:40
浅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技术的发展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