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借取方式的优化设计

2020-09-10 13:50:10吕劲松薛遥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

吕劲松 薛遥

摘要:本文以“运书”APP为例,针对市场和大学生图书馆借还书的需求问题,基于线上移动端(运书app)并且配合线下产品(运书车)的ofo运营模式,来达到优化其图书馆还书借书步骤并变革其传统的图书馆借还书方式。

关键词:运书APP;互联网+;图书馆借取方式

传统借书流程为读者从图书馆完成借书,阅读之后在归还图书馆。对此流程产生的借书步骤繁杂和借还书用户路程耗损时间等系列问题矛盾突出,运书项目由此诞生,其目的为完成更加有效的行程管理,更快捷的借还图书等系列需求问题,以及对传统图书馆借取方式的结构升级和推进智能化校园图书馆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借取方式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发展,自助方式基本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图书馆也基本从储存历史文物转变为现代传递文化,交流知识的服务型文化场所。但经过调查,现在国内大学高校的图书馆使用率不高,尤其是国内排名较低的学校图书馆使用率就更加低了。经过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系统的结构体系,得知现在的图书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服务。这样一来便导致每次借书、还书、都要在图书管理员在的时间段进行图书借书、还书。在时间的选择上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困扰。其次,现在高校的校区面积较大,图书馆的距离路程也成为了学生的考虑因素之一,学生普遍会选择把路途中的时间换作去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来说方便是大家的第一选择。伴随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科技经济的信息量迅速的猛增。高校图书馆基本成为学生提升自己,扩展知识范围的重要场所,但由于现在的局限性系统没有让图书馆发挥到它的最大价值。因此运书以学生为主要群体,为此将学校图书馆与平台结合,让学生能够查找,借阅图书,并将以智能化的形式在校园内行动,给学生更加方便的服务与帮助,让生活更加的便捷化和智能化。

二、同类产品竞品分析与特色功能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拥有了图书自助存取机,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普通的学校承担不了这样的花销。所以只有部分高校能够在此问题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另一方面,自助存取机的产生也没有完全解决图书馆利用率低的问题,痛点还是存在。当今市场上移动图书类APP层出不穷,但解决大学生前往借还书消耗的无用时间的问题少之又少,几乎很少有专门的解决大学生图书借借还转功能的APP或者线下服务等等。

“运书”APP结合线下实际产品(校园运书车)针对解决大学生去图书馆借还图书在途中损耗的时间太久及还书借书时间限制的需求问题,将采用产品运书车及配套的APP与之相结合,运书车与APP可以一键解决还书、借书、转借书的功能,改善现在大学生普遍不喜读书的格局。同时APP提供互借平台,达到知识共享的需求,将整个学生图书知识资源和图书馆供应及第三方的共享真正地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最终推进智能化图书馆的发展。

三、“运书”APP交互设计

该产品(运书)基于线上线下ofo模式,并不使产品单一的基于APP端,与普通图书馆类APP具有明显功能优势。其APP中“到哪了”功能可以让用户在原地实时查询运书车的位置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图书投递。在车辆即将到达用户附近时,配合运书车的站点规划完成三种功能的使用,推荐出最合适的车辆选择及显示运输车到站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等。

因此整个app的设计围绕功能,界面,结构等方面进行展开,利用微信小程序对app进行前期借阅方式的宣传推广,移动端APP移动端主要分为去哪了,转借还,书友聚,我的功能。去哪了模块可以给用户提供运书车的实时线路运行情况,转借还模块主要给用户提供借书,还书,转借图书。书友聚是为了使有同一读书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运书APP互相发现开展线上开展读书会等相关服务。“我的”页面主要为个人信息,个人信用,借还记录等。

在实体产品中,运用造型软件针对校园现实场景对运书车进行外观设计,整体视觉造型与APP功能相匹配。前期实现借还图书APP的功能界面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可见查询图书馆书籍存在与借还情况,借还图书中图书馆系统与APP的衔接;后期实现借还图书APP下借还工具载体——移动车与APP的衔接,实时可见运输中路状功能,增加基于线上借还下转借的社交功能。

四、结语

总体而言,运书以其独特的ofo模式在当今图书馆类app较少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几率相对偏高,就目前而言,运书在前期的调研和用户的反馈方面得知校园市场的需求仍然很大。后续产品功能還将不断迭代从而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实用性及便利性的智能化产品,推进图书馆的传统结构方式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克果.浅谈高校图书馆借阅方式的改革[J].知识经济,2020(07)

[2]张娟.传统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08)

[3]杜露露.浅谈公共图书馆对于传统借阅方式的改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1)

[4]陈莉.“互联网+阅读”下的大学图书馆角色[J].兰台世界,2017(08)

作者简介:

吕劲松(1997.9—)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用户体验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基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新型图书借还方式系统设计——以“运书APP为例”(项目编号:201913613134)。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7:55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37:15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7:28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3:49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35:12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1:03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