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梦
摘要:纳税信用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部分,税务部门通过信用机制激励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并且加强与多部门的联合奖惩从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让整个征信管理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本文分析了纳税信用管理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并发现其存在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不合理、信用管理缺少市场机制等问题。并尝试性提出几条合理性的建议措施,包括完善纳税信用法律建设、及时更新信用管理手段、建立基于信用体制的管理手段等方法。纳税信用管理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互相配合与支持,实现跨部门高效协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纳税信用的方式。
关键词:纳税信用管理;纳税遵从;税收管理
1.纳税信用管理的概念
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使用、财务规范等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等级评定,并对纳税信用级别评定结果进行发布、监管和应用的过程。纳税信用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信用机制激励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从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目前我国纳税信用管理由国家税务总局统筹安排,省级税务部门具体实施政策要求,按月采集纳税人的信用信息。我国最新纳税信用级别为A、B、M、C、D五级,税务机关在优惠政策、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方面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适用不同政策,分别给予不同的征管及服务待遇。
2.纳税信用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2.1纳税信用管理背景
我国近几年来才在政治层面对信用管理有较为系统的贯彻要求。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让违法或失信企业难以在交易市场存活。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强调了通过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以充分的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利用市场的内部力量达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发展风险,从而使得市场进步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信用体系还是一种社会机制,具体可以规范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市场,信用体系实际上是通过构建一个适合相对公平的信用交易市场,从而起到对市场内部所有交易主体进行保障的作用。在2014年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基本完善,做到守信激励、失信者惩戒。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市场体系都比较完善,从而扩大当前中国的市场规模,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之下,全社会各行业信用管理工作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发挥作用。
2.2纳税信用管理意义
税款征收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不能够满足其发展就会出现财政赤字。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税收体系也向大数据方向发展完善。强调纳税信用管理,做到诚信纳税、失信惩戒可以规范交易行为,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可以有效减少税收违法失信行为,提高纳税遵从度。其次,完善纳税信用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税款的流失,它促使纳税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规避连锁处罚,可以让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减少恶意偷逃税款情况的发生,减少税务稽查的成本。通过纳税信用管理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合惩戒,让违法偷逃税的纳税人无法在市场交易中立足,从而让整个征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
3.纳税信用管理推进情况
3.1守信激励方面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并且不断听从纳税人反馈的建议,进行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最后将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应用在纳税奖惩方面。为了激励纳税人提高信用等级,对于A级纳税人,税务机关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给A级纳税人实行放宽发票申领、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取消增值税专票认证,放宽在银行贷款条件等税收优惠措施。各个税务局通過税企座谈会充分收集纳税人所需政策,利用办税大厅电子公告栏,短信通知等方式将政策内容、相关文号以及办理减免税备案事项主动向企业推送,提示政策变化。税务总局也与多个部门进行合作守信激励。其中 “银税互动”政策,可以方便信用等级高高的中小企业贷款,通过这种对中小企业的福利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
3.2失信惩戒方面
对于D级纳税人,税务部门向社会公布其纳税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名单,并且加强出口退税的审核,加强纳税评估,失信纳税人,税务部门对其限制发票申领、加强纳税评估、行业限入、金融机构融资限制、限制出口退税,严格审核其报送的资料。并且将D级纳税人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力度,将部分重大违法企业加入黑名单。并且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措施,让D级纳税人与A级纳税人构成鲜明的对比,奖惩分明的措施使我国的纳税信用整体水平正在逐年向上提升。
4.我国纳税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缺乏互动
税务机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需要纳税人的协作配合。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隔阂会增加税收征管成本,因此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需要建立互助信任的关系,进行良性互动,税务部门需要通过网络宣传,税务会谈,加强与纳税人的交流,掌握纳税人现阶段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情况。针对纳税人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解决,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真正的利用信用管理来控制税收风险,保证税源的稳定,促进税款的及时征收。税务部门对于建设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路匮乏的时候,可以多倾听纳税人的想法和建议,以有序高效开展工作。
4.2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不合理
我国目前基本建立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政策框架,但政策的很多细节以及存在的部分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纳税信用等级管理中,税务机关对于处于中间几个级别的纳税人并无实质性的管理工作。税务机关对B级纳税人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辅导;对M级纳税人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最后对c级纳税人依法从严管理。但是并没有具体制定统一规范的措施。对信用等级应用工作的结果没有具体措施也因为税务部门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各个地方政府部门不好制定具体参考指标。
4.3信用管理缺少市场机制
信用管理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相关信息,整个信息收集的工程量较大,很多信息还涉及海关等诸多部门,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依靠税务部门现阶段的实际能力和工作方式,做这项工作比较困难。反观国外对于信用管理的做法,他们的做法是引入市场机制,收集数据以及进行风险测评的工作由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政府只需要购买这些企业的服务。我国目前未开展此类工作,导致信用管理的进展缓慢。
5.纳税信用管理创新思路分析
5.1纳税信用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纳税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需要细化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流程,将采集纳税信用信息、具体数据评价指标、信用评价等级应用等在法律层面加以规范。让法律的权威性来保障信用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且在多部门形成高效的交换、共享机制,让信用数据归集--信用数据评价--信用数据应用形成良好循环体系。在纳税信用结果运用时,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信用结果运用中的执法风险,并使信用管理可以达到社会管理层面的高要求,让纳税人意识到纳税信用的重要性,营造公众诚信纳税的环境。
5.2及时更新信用管理手段
借助纳税信用管理手段可以帮助税务部门高效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因此需要税务部门对整个信用管理的构建思路和管理思路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及时的更新。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信用管理活动,政府制定法律和进行监督,而主要评价工作全权委托给第三方中介机构,第三方中介利用信用信息数据库分析纳税人的信用情况。在传统模式下引入商业模式,多元化地进行税收系统的信用管理是非常值得尝试的。各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对地方的管理思路进行设定,对整个信用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使纳税信用管理可以真正高效实现。
5.3建立基于信用体制的管理手段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全社会信用管理朝向网状结构发展,在多个领域,信用管理显现出独特的优势。而我国也应逐步将纳税信用融入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里来。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从而在根本上减少税款的流失,降低税务稽查的成本。税务部门可以出台阶梯税收制度,因地制宜完善税制。对于失信纳税人的交易行为,进行相应的限制和惩罚,对惩罚方案的定制原因,以及对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义务人的鼓励方案都必须要清晰的说明,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真正的利用征信管理將整个税收管理更加细化。
6.总结
纳税信用体系是可以起到规范整个国家范围内市场的社会机制,通过构建出一个公平的信用交易市场保障市场内部所有交易主体。同时纳税信用管理是需要税务部门和多部门联合行动的系统性工作,各级税务机关在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实现纳税信用管理的因地制宜。其次,纳税信用管理涉及到众多企业单位,要想确保管理过程科学、级别评价准确、结果运用深入,需要整个社会互相配合和支持,共同组织策划,实现跨部门高效协同,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纳税信用的方式,使纳税信用管理工作取得逐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谢芬芳.纳税信用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05):62-66.
[2]甘孙.完善我国信用建设的基本构想[J].商情,2017,(14):
33-34.
[3]艾亚.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乃当务之急[J].焦点话题,2014,(10):38-39.
[4]孙瑞标.建立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助推信用中国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7(19):11-12.
[5]韩鹏.对纳税信用工作的认识及建议[J].征信,2016,(09):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