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评审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2020-09-10 07:22:44王竹立
在线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课申报教学效果

王竹立

一门课程能否评上“金课”,并不单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常心了。

最近连轴转地参与多所高校的“金课”校内评审,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国内所有的评选、评优、评奖,都是多种因素平衡的结果。

首先是评审专家不同意见之间平衡的结果。评审专家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务部门和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这些人也都是学科专家、教授,但他们的行政背景与学科背景,使他们更多地考虑学科、专业、课程性质之间的平衡,更重视教学传统;二是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家,他们更多倾向于就课论课,更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其次是课程和主讲人(含教学团队)以往的成果、头衔、职称、职务、获奖、项目等荣誉,与实际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之间平衡的结果。由于评审专家不可能真正深入课程教学中去切身体会,只能根据文字材料和少量视频作出评判,这里面或多或少含有水分。以往的荣誉也都是各种因素平衡的结果,十分钟说课视频也有包装与表演的成分,与真实的教学存在一定距离。所以,各种“硬指标”往往比教师真实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敢于拿出完整教学实录视频的课程极少。

第三是材料撰写技巧与真材实料之间的平衡。有些课程胜在材料写得好,有些课程则拿得出实实在在的干货,遇到不同类型的专家,遭遇可能不一样。有些评审专家认真、仔细,有真材实料的课程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有些评审专家赶时间,看得快,那些材料写得好的课程容易被选上。举个例子,申报书有一个课程负责人栏目,只要求写近五年的教学情况和获奖情况。但我看到绝大多数申报材料都突破了五年期限,把五年前的获奖和项目都列入其中,而且把科研成果和项目也罗列进来,这对极少数严格遵照申报书要求填写的老师就不公平。又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要求从总学时中拿出20%-50%的学时,用于线上学习。很多课程实际上并未这样做,但申报时都按要求填写了。如何核实?谁来核实?这里面问题很多。可惜很少有评审专家愿意较这个真。

第四是校内政策的平衡。有的学校要求申报者最好是正高和少数特别优秀的副高,于是个别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讲师就没有机会了。有的专家要求申报者必须是教师系列,实验工程系列同样承担教学任务且教得好的老師就没机会了。有些学校要求得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老师不要再申报,把机会让给没得过“金课”的老师和课程,尽管教育部文件是允许前两年拿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老师申报的,但学校还是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此等等。

其实,这次教育部给不同高校下拨申报名额,不也是在更大范围进行平衡的结果吗?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常心了。一门课程能否评上“金课”,并不单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

猜你喜欢
金课申报教学效果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8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