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孝听
城市里的一道光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你,不知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街景,在车水马龙中,时有纯白色印着“绿色配送”或明黄色印着“城市配送”LOGO的货车穿梭而过,这是“苏式配送”的标配,近两年逐渐成为城市里的一道光。让我们认识它,记住它。
2018年6月,苏州成功入围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古城保护和科技创新”的理念,构建“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的“苏式配送”服务体系,经过两年的努力,创建工作方案6项主要任务均已落实,23项考核目标值全部完成。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对防治大气污染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破解城市配送“三难”问题、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落实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着力点。
推陈出新
优质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苏州来说,创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们持续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建设,鼓励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和业态推陈出新,进一步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苏州市运输管理处货运科科长相金龙对“苏式配送”信心满满,他说:“通过推陈出新,期待未来让更优质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济社会稳健,
城市配送发展基础良好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在苏州之所以能够发展良好,与苏州的经济地位、区位优势、物流需求不无关系。
苏州市以占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的GDP、1.8%的物流总额和7.7%的进出口总额。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区域,是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具体来说,市域公路设施较为发达,已形成“一纵三横、一环五射三联”608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四纵六横多联”1210公里的干线公路主骨架。值得说道的是,货运铁路在既有沪宁铁路基础上,沪苏通铁路已通车运行,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建设。此外,水运“通江入湖、连城达港”初步形成,已建成“两纵八横”共计2786公里的干线航道网。
2019年,苏州市完成社会物流总额5.36亿元,年综合货运量达到1.74亿吨,全年发送快递17.3亿件,同比增长39%,位居全国第七。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1万多家,3A级(含)以上物流企业201家,物流总收入占全省的28%,居全省首位。
注重品质提升,
“苏式配送”创建特色鲜明
如何充分发挥苏州的优势,让更优质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相金龙告诉记者,以老百姓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支持城市货运配送、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配送模式。目前,中心城区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等采用共同(夜间、集中)配送的比例达85.4%。与此同时,推动发展货运出租、冷链物流、社区物流等多元模式,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配送需求。
“在分车型、分区域、分时段的配送车辆通行精细化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将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设立为绿色配送示范区,结合古城外至中环范围内的绿色配送管控区,提高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便利小生。”相金龙介绍,针对“停靠难、装卸难”问题,在苏州古城区内设置了50余处新能源配送车辆专用临时停靠装卸点,结合道路公共停车位、4米以上非机动车道等多层次设施供给。
“苏式配送”还有另外一项值得一提的鲜明特色是,开发建设“苏州城市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了部门间数据孤岛。相金龙表示,这项创新举措有效整合公安通行证管理、城管公共停车资源、工信社会充电桩信息、邮管电动三轮车数据、配送企业信息平台、新能源车辆主机厂数据等,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城市货运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完善大数据计算与辅助决策能力,提升了苏州城市货运配送信息化监管和个性化服务水平。
推进集约融合,
城市配送链条畅通高效
优质服务一定基于畅通高效的城市配送链条,“苏式配送”从干支衔接枢纽、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节点三个方面突破,实现集约融合发展。
一级干支衔接枢纽布局均衡。充分利用公、铁、水一体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整合梳理了8个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既形成了苏州市域范圍东、西、南、北各2处的均衡布局,又实现了干线规模化运输与支线集散分拨的一体化操作。
二级公共配送中心多元发展。布局20个专业性配送中心,形成了6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6处商超百货配送中心、3处冷链物流中心、3处专业性共同配送中心、1处制造业原料产品仓储配送中心、1处医药物流中心,具备统一存储、集中分拣、共同配送、集约化组织等功能。
三级末端配送节点覆盖全域。重点面向商业网点、商务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形成了由200余个标准化快递门店、末端公共服务站以及9300多个智能快递柜构成的末端配送体系,满足社区、高校、商务区等区域的末端商品配送需求。
实现多元高效智能监管,
提供丰富便民服务
记者了解到,苏州城市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布设在苏州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TOCC),可通过大屏展示功能中的车辆监测、枢纽节点、停靠站点和充电场站四个模块,实时监测示范企业配送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是否在充电等状态,并提供轨迹回放功能;查询所有三级枢纽节点的具体位置和占地规模,并配以各节点的实景图片;显示专用停靠点和公共停靠点的位置、车位数量等信息;展示市区所有可供新能源配送车辆使用的充电站的名称、位置和当前可用充电桩数等。
相金龙表示,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当年、当月所有配送车辆行驶的总里程和在城区范围内行驶的里程,以及平台对接的所有配送车辆的日均行驶里程和日均充电时长,并分析了3000余台新能源配送车辆的充电时段和月均充电次数,直观展现了新能源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充电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驾驶员和市民使用平台,配套开发“苏州绿色配送”微信小程序,驾驶员登录后可体验停靠、充电等实用功能,简单便捷地查询到目的地周边的临时停靠装卸点或距离最近的可用充电站,并通过一键导航功能快速前往目的地。与此同时,公众还可以对配送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平台会对评价数据整理收集后进行排名,服务更优、评价更高的示范企业将在示范企业名单中优先展示。
Know More
城市配送新模式
关键词:货运出租
自2003年起,苏州开始探索货运出租模式在城市配送领域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货运出租已成为具有苏州特色的城市配送组织模式,以近800辆的车辆运力,完成超过7000吨的日均运量,约占城区货运配送量的15%,是苏州城市配送的运力主载体之一。绿色配送创建期内,为进一步发挥货运出租模式优势,提升货运出租车服务能力,同意新增200台新能源货运出租车,充分利用货运出租车可在城区地面道路24小时通行,城区快速路避高峰通行的便利路权,提升城市配送运行效率。
关键词:共同配送
以苏州传化公路港等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和苏州城市公共配送枢纽等公共配送中心为支点,优化货源整合和运力集聚水平,提供“共同仓储+共同配送”的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以物流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对大型商超连锁型企业的存储、装卸、搬运、分拣、运输等环节相关设施设备和服务流程进行配套改造,建立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实现标准托盘平均使用率96.7%,共同配送环节中的装卸货效率平均提高2.14倍,综合物流成本下降19.9%。
关键词:冷链配送
目前,苏州市冷链配送车辆已占城市配送车辆总数的10.3%,生鲜产品运输的货损、货差总体下降约15%-30%。
重点支持建设农产品、食品、药品等行业的全程冷链配送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改造、车辆更新;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入选“全國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高标准打造苏州市最大菜篮子工程;鼓励生鲜、医药、乳业等企业开展全程冷链运输,建立冷链服务标准体系,对冷藏仓库、冷藏车、标准容器、“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各环节相关设施设备和技术应用进行改造,累计投入补贴扶持资金280万元。
关键词:社区物流
为提高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效率,苏州持续推进末端配送环节集约化创新,通过智能快件箱、快递综合超市等载体,提供以社区为单元的集散服务。全市已投放智能快件箱9331个、104.6万个格口,建立菜鸟驿站等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1465个,快递员日均配送量从150-200票提升至600票,有效提升了快递末端配送效率。
在生鲜配送方面,以食行生鲜的1239个生鲜自提柜为载体,推出线上预订、线下自助提货的模式,覆盖了1200多个小区,为100多万户家庭提供了生鲜食品进小区的社区配送服务。为满足老百姓生活用品采购、餐饮外卖等个性化需求,有序发展“门到门”即时配送模式。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社区配送和商贸流通的深度融合,为老百姓提供了手机下单、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配送入户的便利化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通过即时配送模式有力保障了市民居家期间的生活物资需求。
苏州创新发展多元化、高质量的城市配送服务,在快消品、农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鼓励配送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目前已拥有17家3A级及以上规模型货运配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