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子
十里漕湖,流淌的是生生不息的文明新风尚。
从民生保障,到城市管理,在新时代文明的召唤下,以科技赋能、多元共治、党建引领为切入口,漕湖街道坚持与区域协调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共生,用精细之举,开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地处苏相合作区的核心区域,漕湖街道拥有规上企业72家,辖区常住人口25314人,暂住人口30461人,流动人口占比55%,动迁安置小区占比70%,老龄人群比重大。面对精细化民生服务的高度需求,漕湖街道走在新时代城市治理的破题之路上。
小小无人机,飞出市域治理新模式
2020年以来,牢牢把握新一轮苏相深化合作的发展契机,漕湖街道以智能化为突破口,通过打造更完善、更科学、更智慧、更高效的“守护盾牌”,让生活、学习、工作在这里的居民安全感十足。
顾欣是漕湖派出所漕湖花园二社区的一位民警。每天,他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辖区网格走访。如今,他的队伍中多了个好帮手——“无人机”,通过预先设定巡航线路、巡航时段,可对重点小区及周边道路进行“空中巡查”,及时发现堵塞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放、小区违章搭建等安全隐患。利用无人机的眼,赋予可“思考”的脑,有了它,社区防控更加立体,社会治理更添抓手,社区居民表示:“点赞!”
百姓有满意度,学校、企业等也要有获得感。在校园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等场景中,都有空中“网格员”的身影。通过将无人机系统整合接入“校园安防盾牌”系统,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发现使用煤气罐的流动摊贩、持有危险物品的人员等安全隐患,筑牢校园安全的防护网,漕湖学校周边的纠纷警情下降17.2%,可防性案件警情下降11.9%。利用无人机巡查及3D建模数据比对,还可以发现厂区违章建筑,由“企业安防盾牌”平台自动推送数据给城管、住建等部门核查,消除安全隐患。
小小无人机,为漕湖市域治理现代化打造了一片治安防控新高地,成为服务苏相合作区经济发展的一支“数据尖兵”。
相融共进,“红色引擎”激活漕湖万象
提升社区服务理念,做细做实做优为民服务工作,构建党建引领。近年来,在漕湖街道,由社区党员带头,带领社区居民骨干、周边爱心人士、教师、医生、青年志愿者、慈善商户等加入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服务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
漕湖花园二社区推出“红袖章”治安维护岗、义诊志愿队、“暖心行动”党员志愿小组、“老娘舅”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永昌泾社区把党员“一点红”汇成社区“党旗红”,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日常工作有机融合;观塘社区点亮党员“身份灯、守候灯、文化灯、安全灯、致富灯”五盏明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入实践“1+7+N”模式,建设1个实践所,7个实践站,N个实践点,漕湖街道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扩大志愿服务队伍,成立“思漕宣讲团”等,深化“吴语话漕湖”“德育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开展多元化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将节日慰问、文化宣传、安全教育等惠民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一座文明城市,更是人民的城市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人民是文明城市创建永远的主角。
“僵尸电动车停在充电桩棚里,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使用充电桩。”
“冬天衣服洗得勤晒得多,在小区里私自拉线晾晒,既影响美观,又不文明。”
漕湖街道永昌泾社区的“民心茶馆”,听百姓最真实的声音,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茶馆每天上午6点半对外开放,除了日常的茶水提供外,还包含“民心议事厅”“民心课堂”“勤廉坐班”等一系列为民服务项目,俨然成了社区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 “知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的阵地。
街道通过加强部门联动、精细化治理,城市颜值气质持续提升。在公交站台、小区及企业出入口增设停放格、铺上“绿地毯”,规范辖区非机动车停放,以“微治理”推动“大文明”;用好數字化城管等平台,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实践活动,加强道路巡查,坚决整治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等现象;推进“金字招牌·文明商户”行动,党员干部深入辖区餐饮店倡议“光盘行动”,带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形成文明和谐的商业环境。
随着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升温”,漕湖街道各村(社区)从创新文明“小举措”入手,助推城市文明的进步。卫星村利用大数据平台,助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添靓美丽家园;永昌泾社区组建起一支志愿队伍专门负责“临时菜场”的日常管理和清洁,让“临时菜场”管理“不临时”,服务民生更温暖人心。
漕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雯珏表示:“未来街道会更加注重多方协同发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有益路径,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漕湖百姓,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