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0-09-10 03:23胡亚南霍蛟飞赵慧娟魏忠斌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混合式高职院校

胡亚南 霍蛟飞 赵慧娟 魏忠斌

摘要:为提升毕业生岗位能力、探索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数控人才,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通过岗位能力调研和校企专家探讨,确定岗位能力目标。以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对接企业零件生产,以“线上资源”为引、以“理论教学”为基、以“岗位实践”为体,将“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者互补融合,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以进行实践验证,探索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高职院系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st ability of graduates and explore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can cultivate applied skilled numerical control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NC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Programming as an example, the goal of post ability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ost ability and the discus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experts. Tak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ost ability as the goal, connecting with enterprise parts production, taking "online resources" as the guide, "theoretical teaching" as the base and "post practice" as the body, the online teach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nalysi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ixed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s this mode to curriculum teaching for practical verification,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post ability.

關键词:混合式;岗位能力;教学;高职院校

Key words: mixed type;post ability;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71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4-0250-03

0  引言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在理论知识传输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现代制造生产实际,才能凸显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据统计,全国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缺口达百万级别,且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人才缺口趋于扩大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5G技术的初步应用,移动设备与教学改革的结合程度日趋紧密,各类教学辅助软件迅速普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以真实企业生产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方式融合,构建“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体系,着重突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成为高校课堂革命实现人才培养“变轨超车”的发展趋势[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马海英教授基于“云班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通过“线上”学生学习和“线下”师生互动,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马瑞芳采用混合式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多元性与灵活性,化解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困境。本项目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堂为例,以真实数控加工案例为抓手,以信息化为助力,将“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者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开拓高职 “混合式”的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1  课程总体设计

1.1 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数控行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学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为:数控设备操作岗位、数控工艺员岗位、数控产品质检岗位、数控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岗位、数控编程与调试岗位等,相关岗位为:车间生产管理与组织岗位、数控设备的营销岗位等[2]。(表1)

由表1分析可知,机电一体化学生毕业从事数控相关岗位都需具备的岗位能力要求为:具备扎实的读图、视图能力,能独立编程和操作设备,懂得设备维护保养的知识,需要较强的工艺分析及编程、设备操作、基础故障维修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

深入展开数控岗位能力和毕业生调研工作,分析《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常规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探讨,针对学生岗位能力需求,完成理论教学改革、实践环节设计、线上资源建设。整合理论、实践、信息(线上)三者优势并进行功能侧重点区分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岗位能力提升,通过岗位实操检验对混合式授课模式进行优化,进一步改善并修订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堂设计及课程考核。

2  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与探索

2.1 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①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现象严重,导致学生设备操作能力和项目工艺分析及编程能力较差的问题。通过数控岗位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发现,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过关、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技术性、实践性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严重,导致学生真实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编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企业技术人才需求。

②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内容组织区分不合理,“线上资源”教师建设的多,发挥价值低的问题。线上资源建设多用于承载“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后理论知识练习,没有针对性对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内容的区分及岗位新技术的导入,严重影响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获取知识的积极性[3]。

③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过于“整齐划一”,缺少“弹性”意识和“多元”思维的问题。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教学文本”来教学,授课过程较为刻板单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差异化,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2.2 教学改革过程

针对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对标高职学生能力层次差异,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织,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点,设置“因能而异”的学习、练习模块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差异化。对接企业零件生产,以“线上资源”为引、以“理论教学”为基、以“岗位实践”为体,将“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者互补融合与数控岗位对接,着重要加强实践环节设计,提升学生项目工艺分析及编程、设备操作能力,使课堂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图1)

2.2.1 课前环节

在課程开始前授课教师在网络资源平台雨课堂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课前学习资源和课前自测试卷和任务,学生通过对课前资料进行学习和讨论、资料搜索完成课前预习并完成课前学习自测,授课教师通过学生课前自测数据反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完成课程中课程设计,依据学生自学情况设计课堂难度和重点。

2.2.2 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以线下实践与理解结合为主,侧重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课中教师依据学生课前环节反馈布置课堂任务,学生进行分组(3~4人)讨论分析零件加工图纸、完成加工工艺分析、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利用宇龙仿真软件对程序进行校验,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所以小组完成程序校验后教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进行加强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程序输入、对刀及零件加工,完成零件加工后对照图纸对照进行加工零件检测。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即讲即练,提升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和对数控编程和工艺分析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解。同时教师依据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零件加工质量,完成学生的实践评价和课堂评价。

2.2.3 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发布课后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资源平台的课程作业库、情境活动库、知识应用资源库进行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生通过资源平台进行问题反馈和讨论,教师进行在线答疑。教师与校企共建课堂企业联合发布章节考核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考核。

2.3 考核模式改革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程序编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传统的考核方案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多元化项目考核可以更好的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有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能力。课程多元化项目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三部分组成。

①平时成绩:平时考核包括出勤(15%)、课堂提问和讨论表现即课堂互动(15%)、网络平台作业(10%),考核成绩共占40%。

②过程性考核:课前预习及测试成绩(10%)、实验成绩(5%)、零件加工仿真(10%)、设备操作成绩(15%),考核成绩共占40%。

③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依据学生能力层次不同设计多种考核任务,并对考核任务附加权系数,由学生自行选择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共占20%。考核任务包括:零件加工编程+虚拟仿真(权系数为1)、零件加工编程+实操加工(权系数为1.2)、试卷考核(权系数为0.8)、项目报告+答辩(权系数为0.9)等。

3  课程教学效果和反思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经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的读图、视图能力、手工编程、加工工艺分析、宇龙仿真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①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下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创新办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积累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层次的提升。

②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织,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维度、简化了学生资源搜索的难度,同时提升了网络资源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③在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和人才培养中,以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手段,着重要加强实践环节设计,提升学生项目工艺分析及编程、设备操作能力,使课堂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④针对高职学生能力层次差异,设置“因能而异”的学习、练习模块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差异化;优化改善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融合理论、实践、网络教学方法,探索“多元”教学思维。

⑤将“线上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者互补融合与数控岗位对接,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的新路径。

4  结束语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与企业双重引导与培养,将数控加工岗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学生的数控加工图纸分析、加工工艺制订、程序编程能力及数控设备操作能力明显提升。同时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施鑫煜,方明.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J].轻工科技,2020,36(04):160-161,186.

[2]朱林.基于提升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重塑及优化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174-175.

[3]方艳.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以《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4):36-41.

[4]王国永.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06):60-64.

[5]林君健,张晓瑾,林粤科,等.基于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探索——以《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为例[J]. 湖北农机化,2019(08):25-26.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混合式高职院校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