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传播学角度分析“阿尔贝·加缪”的文学作品热销的原因

2020-09-10 01:53张文豪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文学

摘要:从发布即畅销的长销书《局外人》、《鼠疫》作者阿尔贝·加缪给我们到底讲了什么?这里以艺术传播学的角度来谈谈阿尔贝 加缪的荒诞文学,并从介绍加缪,分析创作特点;从艺术传播学的角度下看《局外人》,以及对它的结论,非常值得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文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95

1、阿尔贝·加缪的背景

1913年阿尔贝·加缪出生在法国在北非的海外省阿尔及利亚的蒙维多,他的父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阵亡,他随着他的母亲移居到了阿尔及尔的贫民区中的外婆家。并且后来由做佣人的母亲抚养长大,自小受尽辛苦。1932年在杂志上首次发表随笔作品。1936年从阿尔及尔大学毕业。

在1937年,加缪的随笔集《反与正》出版了。1940年加缪来到巴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到了《巴黎晚报》工作。在1940年6月14日德军攻进巴黎,并且扶持了当地的傀儡政权“维希政府”。当年冬天,加缪带着妻子离开沦陷的巴黎,来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在此18个月并写出《鼠疫》。1942年回到巴黎,参与地下抵抗活动。随后开始写作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1943年结识萨特并成为密友。但是在1951加缪发布《反抗者》后与萨特决裂。

1957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死于1960年1月4日当时在他的手提包里还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手稿《第一个人》。

2、阿尔贝·加缪创作特点分析

(一)加缪个人风格

“荒诞”这个词就可以概括了加缪的作品的整体风格,他个人就是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哲学的代表人。“阿尔贝·加缪”,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闪耀的名字之一。他是正视生活荒诞的反抗者,在他冰冷如刀的文字中,仍有一份深沉的温暖,使我们懂得在无法逃离的荒诞与死亡面前,仍然有值得去寻觅与坚持的幸福存在。

(二)书中人物特点解析

他给这个小说设计的背景:不是波澜壮阔的,颠沛流离的战争时代,而是平淡到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并且连加缪本人的死,都也以这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再次令这一点呈现在我们面前。

《异乡人》是一部关于荒诞的小说,它叙述着荒诞和荒诞感。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写成。开篇便写出了加缪的荒诞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也许是昨天死的。”

在这里的“妈妈”这个词是个非常亲密的称呼,一般来说可以说专属孩子,然而主人公默尔索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默尔索在对母亲的称呼上说明出了一种有着严重依赖性质的“孩子气”,可是在亲切表达“妈妈”的这个称呼之后,在默尔索得知“妈妈死了”这个惊人的事实时,他却并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情感,反而倒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告诉读者们“妈妈死了,但我搞不清她什么时候死的。”

这种叙述的口吻与叙述者的年龄,叙述中的事实与叙述者身份之间的落差,不仅仅让读者们感到奇怪,甚至说一种疑虑重生的感觉。

3、艺术传播学下的《局外人》

(一)《局外人》传播优势与媒介

因为有着诺贝尔文学奖奖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加缪,知道《局外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传播媒介是一种面向公共空间的传播介质。在文学的传播媒介中传播介质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某种人工化的物质容器和传媒产品样式,并将文学作品制作成公共文化产品。而小说经过传媒机构的制作和传播介质的传递,成为了文化传媒产品,小说文学作品也是通过传媒介质的物态文化载体而成为传媒产品的。

(二)媒介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不同媒介参与下的小说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优秀的影视作品兼具视觉、听觉更加能满足受众群体,且占据传播媒介的大部分市场,能使小说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传播力,所以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欣欣向荣之势,也促使了影视媒介与网络小说更加广泛的合作。

文学作品当然也分为广为人知的和鲜为人知的,广为人知的在影视媒介的加入后加强、升温,在影视剧的传播下,会促使更多人去看原著作品。而那些鲜为人知的,有些会在改编成影视剧之后引起巨大反响,受众在看过改编的以后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去品味阅读原著,让那些鲜为人知的也变成了广为人知的。加缪的作品,例如《鼠疫》、《局外人》如果是可以经过影视媒介,传播到我们观众的眼前的话可能会有很好的反响。

4、结论

不必說,莫尔索他是个悲剧人物,他生在荒诞之中,最后死在荒诞中。他的反抗也因为注定失败而充满悲剧色彩。但这些一丝不碍于他的伟大。当莫尔索清醒地意识到了荒诞后,他没有自欺欺人,而是决定直面这些无意义的人生真相,他以种反抗的姿态更真实地存在于这个荒诞的世界当中。哪怕明知反抗注定失败,他仍坚持反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决定了莫尔索悲剧般的命运,也决定了他的伟大。

若莫尔索选择放弃清醒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完全可以过上种为俗世所认可的更幸福的生活。只不过这种幸福只是一种逃避人生真相的虚伪的幸福罢了。然而在莫尔索看来,尽管他充满荒诞的行为为世人所不能理解,甚至不可容忍;可较之于虚伪的幸福,另有一种亦可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值得他去追寻。

参考文献

[1]白淑清,《从(西西弗神话)解读加缪的荒诞观》[A].《青年文学家》,2013(10)

[2]陈鸣,《艺术传播学原理》——上海交通大学

[3]靳珂,《浅析当今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消费的影响》[J].《作家》,2012(12)

[4]刘小勒、刘小燕,《绝望与荒谬的抗争—关于阿尔贝·加缪(鼠疫)的解析》[A].2013(4)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65.

[6]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5.

作者简介:张文豪,男,辽宁省沈阳市

大连艺术学院2018级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章萌,大连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文学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