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研究

2020-09-10 00:53程晓秋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句段语感感情

程晓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朗读对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意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是应景之作,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这不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有助记忆、朗读促进领悟、朗读提高审美、朗读益于写作、朗读发展想象等。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朗读效果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二、提高教师朗读素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老师们朗读并享受朗读。我们探讨朗读教学的意义,就是要引起老师们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课堂上多拿点时间,多想点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我们听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朗读,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去给学生范读,甚至有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这里读得重一些,那里读得轻一些;这里读得慢一些,那里读得快一些……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出味道,这个时候,只需老师范读一下,师生就进入了朗读的美妙境界。可偏偏老师的范读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如何练出朗读的真功夫呢?我们不妨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备课时是怎样备“朗读”的吧--“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等。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于老师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用心去备好每一篇课文的朗读。

三、贴近生活朗读

我们现在不是在提倡一种"情感教学"吗?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朗读教学上来。要让小学生单一的从课文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作有感情的读课文,这点很难。但我们可以让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把握文章的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做到。

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文《拐弯处的回头》,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受到过父亲的关怀,然后接着问他们被关怀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并引导他们回味先委屈后感动的心境,他们思维就会会很快的进入状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他们自然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

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把握课文的感情,那么学生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所学的课文当中去,从而很好把握文章的感情去朗读,学生把握情感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断的激发,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朗读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判断事物,在一些教育性的文章里面我们还可以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这不仅使得朗读教学得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应。

四、指导学生读到位

1、准确发音,注意变音。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能生动地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朗读流利,感受节奏。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读错字、丟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

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的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聽者会受到美的熏陶。

3、引发共鸣,增强语感。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恨,入境又入情。这种情感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

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五、强化提高朗读技巧

朗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朗读,既让学生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掌握了知识,愉悦了情感,同时也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本。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朗读。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有一段精彩的的描写:"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流淌着先烈对祖国母亲深厚的爱,作者用一腔至诚展望了新时代的美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并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朗读。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况,爱是最大的支撑点,爱才是全部。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朗读。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两句话:"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和"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朗读训练的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但从课堂教学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一个好的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句段语感感情
最好的感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感情工作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