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2020-09-10 22:53肖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高校

肖媛

摘要: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资助与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资助与教育存在着效率低下、精神支持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资金和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正在提出对策和建议,推进经费和教育领域的两大工程,构建新时期高校经费和培养机制,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 资助育人机制;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240

习近平总书记切实保障贫困地区的学校经费,2017年党的19大报告强调“充实高校资助制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学生的资金援助放在第一位,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恳谈会上提出,不断坚持对学生的教育和启发,切实落实培养谁的根本问题。支持“盲人模式”,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在学校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机制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奖学金政策的措施,为贫困大学生开辟了“希望之门”,发布了高等教育奖学金计划,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基本上覆盖所有学生,确保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而失去教育。

现在,大学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量化评价”、“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及问卷调查”、“家庭困难证明”等,由中央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发行有关贫困的资料。学校在收到学生自发申请后,通过班上的民主评议和建议,决定是否属于家庭经济困难。最后,学院的资金援助中心将进行最终审查和公布,但由于地方委员会、民政等部门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公正性,很多地方出现了“封贫”问题,在一些农村、城市、社区,没有根据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发行贫困证明书。因此,必须考虑贫困生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一般来说,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支援中心都建议中学指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根据公正、民主的原则,设立类似的审查小组,在首次申请贫困的学生中设立审查小组,由班长或团委书记率领队伍。由于各指导教师负责300到400名学生,不能全面掌握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鉴于一些心理压力,部分真正的贫困生在思想上无法接受自己作为“贫困生”的角色,不想提出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申请资料。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对贫困生的实际援助非常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援助问题。由于缺乏捐赠制度,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专门的贫困学生救济体制,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必须有效提高。

二、构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资助育人帮扶升级,要精准还要温暖

当前,经济在发展,观念在转变。高校的资助不仅要发放物资和资金,而且要做到合理、温暖,任何学生都不能因为贫困而辍学。如家庭成员患病、经济困难、学费未落实的学生,要形成地方、学校、社会的联系机制,为这些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资助)和精神食粮(书籍)资助。对于身体残疾、需要家庭照顾的学生,要确保尽可能让他们在学校里有一份工作。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学生,由于他们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各高校资助中心应根据有关地区的情况核对受灾学生名单,并在平时和节日期间给予一定的助学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高校要为家庭问题学生建立“绿色通道”,制定“爱心套餐”,对困难学生进行家访,确保对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面的资助。而且,新时期的大学生更有个性,更有自尊,特别要注意避免给他们贫困大学生的感觉。我们可以为贫困生创造就业机会,让受助学生通过志愿工作获得一定的收入,让他们学会自强不息和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助系统与各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

开展补贴认定工作在整个机制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客观、公平、公正地支持和培训人们。目前根据学生提出的家庭经济困难量化衡量表,由当地公务员和班级学生民主评价,从本质上决定学生是否贫困。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贫困生的认定不是僵化的,而是动态的,实行动态管理,我们可以充分理解学生的情况,对资料进行比对、学习访问和数据分析,以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和正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学生的档案资料进行补充和发放,以确保贫困生的认定。科学规范与公平,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源头地区民政部、市委会、村委会的治理和监督,使贫困证明的发放更加嚴格规范,宣传和动态管理都是在规章制度下推进的,真正做到透明、公正的数据保护。根据贫困户和高校贫困生数据,可以有效地将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与学籍制度、民政扶贫和残疾人脱贫挂钩。国家要归档的贫困户认定资料,对高校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高校资助中心、学院、班级和班级评议组认定贫困生的主要参考依据。但对于那些没有申请登记的家庭,真正困难的家庭,地方和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放宽贫困证明的渠道,不应接受开放的便民证明,也不应采取适合所有情况的家庭,要真正满足不同贫困人口的需要。

(三)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拓宽育人机制途径

教育资助是一个层层重叠、相互联系的庞大复杂的体系结构,在客观、公正、公平地认定贫困生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感恩,使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更加健康、高效充分发挥筹资工作的教育作用。一是通过环境教育,把支教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除了“物质”投入外,还要对“精神”进行培养和引导,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要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要对小学生进行升学训练、技能训练和精神援助。第二,将工作学习与技能提高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并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整个资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感恩和正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高校助学金制度不够完善,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以更清晰、更人性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助学金服务的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保育员工作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善意补助的层面上,在建立“补助政策”和“教育原则”的相关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设计中,加强受助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思想解惑等。

参考文献

[1]刘月, 曹鹏.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究[J].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0(2).

[2]何玉花.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资助育人新模式探析[J]. 长江丛刊, 2018, 000(027):158,160.

[3]刘云博. 新时代高校精准资助育人质量提升研究[J]. 教育评论, 2019, 238(04):63-67.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高校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