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慧
【摘要】19世纪维多利亚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雾”意象。在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 “雾”这一意象频繁出现,它与与人物悲剧命运有紧密的关系,“雾”是主人公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命运轨迹的象征,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做铺垫。通过对“雾”的描写,哈代既反映了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也展示出其精湛的艺术技巧。
【关键字】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雾;意象;悲剧命运
长期以来,雾都是伦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雾霾猖獗时期,此时也正是长篇小说兴起的时代。弥漫的雾引起了许多作家的注意,进而进入了文学的世界。《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重要的作品,其中反复出现了“雾”的意象,而这些“雾”的意象,与人物的悲惨命运紧密相关的,也成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一、遮蔽視线的障碍物
雾,作为水的衍化意象,拥有和“水”意象同样的哀婉,又有“水”意象所没有的更浓重的忧郁与压抑。这里所指的雾,既指清晨或傍晚弥漫于空中的迷雾,又指大水之上白茫茫的雾气。在苔丝与亚雷·德伯相遇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雾。在雾中苔丝走到镇上,在一个私人小舞会上,因为天黑和有雾,苔丝怕自己不认得路所以不敢一个人离开,但后来与卡尔等人发生争执,使她必须离开,正在她想要离开但却愁于只身一人时,亚雷·德伯出现了并且表示愿意“帮助”苔丝回去。弥漫的雾气使苔丝看不清回家的路,孤独无助的苔丝不得不接受亚雷·德伯的帮助,这是后来苔丝失贞的前奏,也是“雾”导致的苔丝踏上厄运的第一步。苔丝在亚雷·德伯的带领下“往回走”,但是弥漫的薄雾遮蔽了苔丝的视线,使苔丝看不清路,所以苔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带往一个怎样的深渊,从而使亚雷·德伯的阴谋进一步得以得逞。如“宝贝儿,就是晴天,你自己也走不回去。我对你实说了吧,咱们离纯瑞脊远着呢。现在雾气越来越大,你就是在这些大树中间,走上好几个钟头,你也走不出这座树林子去。”“你要不用人帮忙,自己走回纯瑞脊,那是办不到的,因为老实说,亲爱的,由于这片雾气,什么东西都看不见,连我自己都辨不清咱们到底在什么地方。”(《苔丝》P87)越来越浓的雾成了亚雷·德伯成功为自己开脱和留住苔丝的借口,既使得自己的行为看上去是那样理所当然,也使得单纯的苔丝无法一个人离开,不得不听信亚雷·德伯的话。“他把披在她身上那件外衣的纽子,在她的肩头上给她扣好了,起身走进那一张一张雾气织成的网罗里面,那一张一张的网罗,已经变成了树木中间一片一片的纱幕了。”被雾气织成的网罗笼罩起来的不仅是森林,还有纯洁的苔丝。而笼罩住森林的雾,也是飘忽不定的笼罩着苔丝的厄运的象征,是苔丝无法与之抗衡的。
这次不幸发生后,苔丝便离开了亚雷·德伯,他们再次相遇时,便是安玑离开苔丝之后。苔丝在寻求公婆帮助无果后踏上了回程,又是一个有雾的天气。然而不幸地是,苔丝在回程又一次遇到了亚雷·德伯。此时的亚雷·德伯已经变成了一个传道士,看似洗心革面,实则道貌岸然,很快便再次对苔丝图谋不轨。而当时的苔丝失去了父亲,离开了安玑,正处于贫困交加,孤独无助之中,于是为了家人,不得不再一次接受亚雷·德伯的帮助,再一次踏上了厄运的深渊。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遭遇是苔丝最后奋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雾”,在此时也为亚雷·德伯的第二次阴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上述情节中,从始自终都存在的“雾”使得苔丝没有机会看清前方的路,被迫地一步步走进亚雷·德伯的阴谋,任由亚雷·德伯继续参与自己的生命。苔丝与亚雷·德伯在一起时的雾,成功地遮蔽了苔丝的视野,使得苔丝没有退路,一步步将苔丝向噩梦逼近,是苔丝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弥漫的雾笼罩万物,使世界变得朦胧。在哈代笔下,时时萦绕的“雾”不仅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人们看不清前方的路,也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使人们不能对未来做出清晰的判断。在《无名的裘德》中,“雾”同样也遮蔽着裘德的视野。在裘德去基督寺之前,基督寺在他眼里是这样的神圣。“雾这时越来越淡薄,透过它能看见太阳。”“傍晚时天暗下来,仍有一些薄雾,但除了下面乡村较潮湿的地段和沿河流一带,雾已消失了一些”(《裘德》P15)“这个旁观者就那样目不转睛地盯着,直到窗户和风向标失去了光泽,像熄灭的蜡烛一样几乎一瞬间暗下来,那模糊的城市又笼罩在薄雾里。”(《裘德》P17)“他一盏灯也看不清,那地方上空只有一片光辉或一团白晃晃的烟雾,后面是黑暗的天空,使那里的亮光和城市仿佛只有一英里远左右。”(《裘德》P18)以上几处均是小说开头裘德在去基督寺之前,满怀着对基督寺和上大学的期待和憧憬,但是他眼中的基督寺始终萦绕在迷雾中,萦绕的迷雾遮蔽了裘德的视线,是他并没有看清基督寺的真面目。那时候的裘德充满了报复与激情,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知识。基督寺一直像海市蜃楼一般出现在裘德的梦里,真正到达基督寺后,裘德才明白,基督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这么美好,而他儿时的偶像也已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失去了曾经的斗志与理想,最终裘德的大学梦也没有能够实现。
二、虚无缥缈的未来的象征
如《苔丝》中,苔丝与安玑在一起时的场景,苔丝与安玑相遇之后,走出了之前的阴影,以为和安玑能一起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而他们的未来却并不是这样如他们所意。“夜色渐浓,六神无主的克莱走出门来进入了暮霭里”《苔丝》P186)安玑告白,两人之间的面纱揭开了。安玑以为自己将如意地迎娶心中纯洁无瑕的苔丝,而他却未曾想到未来他们二人将会遇到怎么样的困境。苔丝在结婚的路上的美好憧憬,安玑带给她的希望与新生。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与顺利。在婚后不久,安玑知道了苔丝原先的不幸遭遇之后,并没有原谅苔丝,而是由于世俗的偏见和传统道德的束缚,离开了苔丝。当他们再在一起时,便是小说的最后,经历了种种苦难的苔丝奋起反抗,杀了亚雷·德伯之后。与安玑重逢之后,苔丝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却短暂的幸福时光,在这些日子里,在安玑和苔丝突破了所有世俗的偏见和道德的束缚而在一起,在他们决定放弃一切只和彼此在一起之后,他们所期待的未来的幸福仍是短暂和虚无的,他们很快就被人发现了。
以上四处均是苔丝和安玑在一起,在他们向着内心理想的未来前进的路上出现的“雾”,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却是令人惋惜的,虚无缥缈的“雾”象征了虚无缥缈的未来。
再如在《无名的裘德》中,“然后他转过弯朝大教堂的院子走去,天空迷雾蒙蒙,他站在英国最优美的那座建筑物的墙下,抬头仰望着。他看见那座高大房屋的屋脊,屋脊之上尖塔高耸入云,它的尖端已被飘过的雾遮住不见了。”(《裘德》P143)裘德去梅尔切斯特找淑的路上,裘德以为淑拒绝了理查德的求婚,仍满怀期待的去见善良、美丽、有思想的淑。而见到淑后,他才发现,淑欢快活泼的劲头荡然无存,本来是婀娜多姿的体态现在变得平板呆直,原先对习俗的那种掩饰和敏感也不见了。现实的淑与裘德理想中的模样相差甚远。“这天寒冷而阴沉,冷湿的雾从雄壮庞大的泰晤士河飘过来穿过市镇。”(《裘德》P325)裘德和淑經过一次次的犹豫不定,终于决定结婚。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有信心和彼此一起幸福地过完下半生。然而到了教堂,过去不幸的婚姻带来的后怕,和对于未来的恐惧,使得他们再一次退缩了。最终他们也没有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合法的夫妻,以至于后来淑的离开。“前一两天低地里的浓雾已经往上弥漫到这里,草地上的树丛积满了雾,然后把它变成大颗大颗的露珠,像阵雨似的落下来。”失去孩子的打击,使得淑变得迷信封建,她开始怀疑自己最初义无反顾地离开理查斯是不是正确的,孩子们的离去是不是对她的报复。现实的打击使她的观念变得迷信封建,于是她决定与理查德复婚,但是淑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心安。以上几处《无名的裘德》中出现的“雾”均是在主人公朝着自己理想的未来前进的路上出现的,但是主人公理想的未来往往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美好,往往是以悲剧结局。这里的“雾”与前文提到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雾”有着相似的意象,象征了虚无缥缈的未来。
三、“雾”意象的作用:营造气氛、推动情节
在哈代的笔下,雾气曾结成美丽动人的珍珠,也曾是遮蔽人们视线的障碍物,也曾象征着虚无缥缈的未来,不同时候出现的“雾”也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
(一)营造忧郁氛围
雾,作为水的衍化意象,拥有和“水”意象同样的哀婉,又有水意象所没有的更浓重的忧郁与压抑。一般来说,“雾”会给人带来一种负面、消极的情绪或感受,《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反复出现的“雾”能够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诸如孤独、悲哀、痛苦等。如苔丝与亚雷·德伯在一起时频繁出现的“雾”,营造了阴郁的氛围。再如《无名的裘德》小说开头便出现了灰暗阴冷的“雾”,由此奠定了小说的悲剧基调。在《无名的裘德》中,在裘德满怀期待地前往基督寺的路上,裘德和淑去看孩子们的墓地的路上出现的“雾”,除了象征虚无缥缈的未来,也营造出了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预示了裘德的悲剧结局,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二)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人物形象。
苔丝和亚雷·德伯在一起时频繁出现的“雾”使得苔丝不得不一次次接受亚雷·德伯的帮助,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亚雷·德伯的阴谋得以实现,最终苔丝失贞,才会经历后来的所有不幸。由此,我们也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亚雷·德伯的阴险。在《无名的裘德》中,绝大多数的“雾”均出现在小说中主人公向着自己理想的未来前进的时候,如裘德去基督寺的路上,裘德去找淑的路上,淑为了赎罪重新和理查斯结婚的路上。这些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主人公们满怀希望地向未来前进路上的“雾”,主人公满心的期待与“雾”所预示的未来的悲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塑造了悲剧的人物形象,也为下文主人公们的悲惨遭遇做了铺垫。
再如在《无名的裘德》中,绝大多数的“雾”均出现在小说中主人公向着自己理想的未来前进的时候,如裘德去基督寺的路上,裘德去找淑的路上,淑为了赎罪重新和理查斯结婚的路上。而基督寺并不像裘德所想象的这样,裘德并不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在与心爱的淑在一起之后,看似应该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也因残忍的社会现实而以悲剧告终。为了赎罪的淑,在回到理查斯身边以后,也并没有像理想中一样求得心安。可见《无名的裘德》中的“雾”也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综上所述,“雾”的意象使故事弥漫在沉重压抑的氛围之中,雾的频频出现一步步地铺垫出了苔丝与裘德的悲剧命运。它们象征着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命运轨迹,一方面,雾作为遮蔽视线的障碍物,使苔丝不得不一步步走进阿历克的魔爪,也使得裘德不能真正看清基督寺的真面目。另一方面,雾作为虚无缥缈的未来的象征,在人物朝着自己所认为是理想的美好的未来前进时,总有迷雾出现,而这未来实际上总是让人失望的。“雾”还营造了压抑愁苦的氛围,就像人物心头的阴云一样挥散不去,贯穿苔丝和裘德生命的始终,预示了二者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温彩云:《雾与端木尊良的内心世界—论端木尊良<鸳鹭湖的忧郁>中的雾意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英]哈代:《无名的裘德》刘荣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第325页。下文中的引文均是引自此译本。
[3]《雾与端木尊良的内心世界——论端木尊良<鸳鹭湖的忧郁>中的雾意象》,温彩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5卷第2期。
[4]宁:《哈代的三部新传记》,《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5]何宁:《中西哈代研究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第4期。
[6]张玲:《哈代》,华夏出版社2002年。
[7].何宁,《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综述》,《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
[8].李增,王丁,《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