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霞
我是两个男孩子的母亲,老大今年14岁,读初二,老二一岁七个月。身为母亲,我碰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困惑,所以一直坚持学习。最近接触到《终身成长》这本书,真的感触非常多,觉得太好了,里面的好多案例就是我家的故事的翻版,也可能是很多家庭的故事,但是书里面的不同的处理方式,简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给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另外一种处理办法,另一种更好的处理效果。因为觉得好,所以把这本书送给兄弟姐妹、邻居、好友。她们和我年龄相仿,孩子也和我的差不多,感觉她们和我的困境是一样的或相仿的,分享给他们,点亮他们的心灯,打开他们的思路,帮着他们去正确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案例故事很多,但最近一直特别印象深刻的是219页伊丽莎白的故事。
九岁的伊丽莎白第一次参加了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体操。当然,她对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她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她甚至已经想好要将她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第一个项目自由体操中,伊丽莎白第一个登场。尽管她表现得很不错,但在后来几个女孩出场后,得分出现了变化,伊丽莎白输掉了比赛。在其他项目中,伊丽莎白同样表现得很好,但是依然没能赢得比赛。那天晚上比赛结束时,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伊丽莎白的故事到这儿,我就想到了儿子学习乐器,和伊丽莎白很像。大儿子今年初二,学习萨克斯有几年了。期间多次参加活动或者比赛。有一次是去银川参加全区的中小学生的萨克斯比赛。在家练习时,我们觉得在进步,还不错,他自己也信心满满。可是到比赛的时候,他的分数并没有别的同学高,比赛结束后,他几乎就是末位。孩子回来后,我俩真不知到怎么面对孩子,是嘲笑还是安慰?实际情况是我俩安慰他为本次比赛努力了,就可以了,虽然分数不高。但是总感觉差点什么。
如今看到如出一辙的伊丽莎白的故事,她的父亲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茅塞顿开。
伊丽莎白的父亲说:“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伊丽莎白在听了父亲地批评后,开始加倍地努力,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终于她实现了梦想,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获奖证明。这应该是最开心的事,是爸爸促成了她去努力并逐步走向成功。
对比伊丽莎白的父亲,我和先生对儿子萨克斯比赛的结果,只是一味的保护他不受伤害,明显缺乏建设性的批评。而孩子们需要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如果孩子们被“保护”起来,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回避建设性的批评并不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会危害他们的未来。“建设性”的意思是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作为家长,我和伊丽莎白的父亲的差距很大。建设性的批评,需要我继续学习。现在很多家庭都在培养孩子学习乐器或者舞蹈之类的特长,或者在学业上都会存在此类现象。建设性的批评,太重要了。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如雷贯耳般的提法,以前从未听过。现在听到,而且感受到它的能量。以前面对孩子学习疲软时,不知该怎么办?批评,又怕挫伤积极性,表扬,的确又做的不太好。怎样在不挫伤积极性的同时又给他继续努力向前的力量?伊丽莎白的父亲给了我们一个范本。
伊丽莎白的父亲的做法让我反思以前的不足,我在大儿子这里,缺少建设性的批评。一直害怕批评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没想到批评运用得法,会给孩子力量。我在心里反复琢磨伊丽莎白的故事,希望下次孩子碰到类似情况,我能给他建设性的批评带来的力量。最近就有两次类似的情况,我试着用了。
第一次,是关于期中考试的。五月中旬复课以来,学校对学生们的网课学习状况做了考试测评。读初二的儿子的名次基本是稳的,但数学只考了69分。我模仿了伊丽莎白的父亲的做法,对儿子说:“你的这个成绩是稳的,你为此付出了努力。数学考了69分,你一定很难过。但是,你和数学考90多分的你的两个好朋友比的话,在数学上还不够努力。他们还额外给自己报了数学班,你比人家,缺乏自律和主见。你并没有做到全力以赴。针对数学,你所采取的策略不奏效时,有没有想过改用新策略?我不希望你运用无效的策略一遍遍地努力。我希望你在需要时去寻求帮助,包括老师和同学,不要害怕批评或者评判,去听取他人的意见。
儿子似乎没有生气。至于后续效果,有待实践检验。
6月14日,儿子又遭遇了类似伊丽莎白的情境。他和两个好朋友报名参加校外篮球选拔赛,三个人个头都在1米八五到一米九零,和对手站在一起,光個头就有压倒性优势。三个十四岁的男孩子也是信心满满。我和先生也在围观比赛。可是比赛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十分钟之内,对方进了八个球,他们只进了一个。孩子们沉默了,显然很沮丧。我该怎么去对待孩子的这次挫折?
临近期末考试,我建议儿子找位数学老师给他辅导一下,他同意了,周末去试听了一下,决定考前去这位数学老师那里多上几次课。作为父母,我们全力支持。
篮球比赛,接着又输了好几场。我和老公安慰的同时,也客观诚实的分析了他的情况。首先,对手相对你们都是专业的,不是体校的学生就是高中的学生,或者就是专门在篮球班训练的学生,他们日积月累,在体能和技能方面肯定比你们强。你们才喜欢上篮球,就想在比赛中获胜是不可能的。儿子也说,这几次篮球比赛,让他明白山外有山,做人做事要低调,自己要多向别人学习。而且提出,想报篮球班进一步提高篮球水平。我同意到先前给他报的篮球班去。小学六年级时,给他报过篮球班,因为他总宅在家里尤其暑假寒假。结果他不太喜欢。没坚持下来。今天他提出要到先前的篮球班去继续学习,我答应了。
我和儿子不断地在讨论和落实成长型思维,不断地告诉儿子,不为分数,只为学到了东西,为了成长自己。为了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你可以试试多种策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实际上,这话也是说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