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晓青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高中语文教科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意识形态,及时性和可接受性的优点,并且在当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科书的客观存在,例如所选教科书的内容相对陈旧,布局更加严格,学生能力训练的疏忽以及作家与学习者之间在理解和美学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的是,我们不能再满足教学的需求。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在继承和交接的基础上对传统高中语文课本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思想,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新"字眼。在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新人才方面更具优势。新的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本分析;语文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文进行改革可以更好的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分析
(一)选择标准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的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引导学生思维方面,新课改要求新编写的教科书必须要基于科学理论为记住,要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技术长满足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思想。值得赞扬的是,新课程标准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要求编辑教材以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从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入手。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并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和个性。形成健全的个性。在内容选择上,新的课程标准是:论文选题应具有现代感和典范性,文化内涵丰富,文学素养美丽,丰富多样,难度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视野[1]。此外,内容决策应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协作和探索学习。教科书的编撰形式还强调要求“灵活多样的形式,避免建模,强调体验活动和研究课题的设计”的改革,为学生创造创造空间。在这方面,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辑有更具体,更全面的要求,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色鲜明。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高中语文课本的评价
1.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语文课本的特点
为响应国家基础课程的改革,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编制了新的语言教科书。编辑以“人民教育”栏目出版的一本高中语言教科书为例,实现了教育目标和要求,“努力反映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秉承汉语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哲学和指导思想,认真研究信息社会对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渗透教材编写。
2.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语文课本的优势
(1)选择样本论文
整个强制性教科书包括“80课”,98部作品,54部现代和当代作品以及外国作品,其中35部是新选择的文本,例如沉从文的《边城》(摘录)聂刚奴的《我若为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等。整个教科书中古诗词的比例约为45%。古诗词的选择是基于传统经典,材料的选择也得到了适当的扩展。选择诸如郑的《谏太宗十思疏》,刘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古代作品。
(2)练习准备
设计为“讨论与练习”的精读课文通常有4个问题,而略读课文则有2-3个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常是第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个文本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整个文本,突出学习的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文章写作或最独特或结构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习组织和编写整个文本。第三是语言方面,例如部分唯美句子的鉴赏。古典汉语具有重要的内容词,功能词和句子模式。主要侧重于积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吸引力并获得控制。语言能力:是最后一个开放而广泛的话题,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开放空间。对于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如果合理,则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2]。
(3)写作技巧训练
通过“写作”和“口头交流”两个部分,教师不仅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教他们如何写作,而且还要教学生“写什么”和阅读相结合,因此学生可以长期积累,打下良好基础。写作基础避免了过去单纯的技术写作教育,并确保学生的作业不再空洞。
二、对新课标实行后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为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还提出了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在思维方面,新的课程标准应使教师具有人文主义的情感并在学生的思想中进行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方面,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能力方面,教师需要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做出回应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为:语文课程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含义,大多数阅读文章应包含强烈的情感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重点在于课程。学生的成长和感染使他们受到高贵的情感和兴趣的影响,发展品格,丰富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关键是要注意在课程中以文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语言意识是一种语言文化,是对话语系统的敏锐感知。直接和快速感知语言是一种很强的体验能力,这是通过长期的标准化语言体验中的语言使用而培养出来的。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类似敏锐感觉的技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反复品尝文本中的情感语言,并迅速感觉到语言的含义。只有具备如此强的语言能力,才能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阅读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从而有意识地完成自己的感受并提高自己的价值[3]。
三、结论
如今,世界上争取国家政权的斗争完全在于争取人才。因此,各国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在新世纪,全面提高人民素质和培养人才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水平,类型和规格的人才。无论才华高低,类型和规格如何,都必须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语言能力资格是合格人员的最基本条件,发展语文教育需要培养具有特定语言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艳.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03):105-107.
[2]陈秀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卓越老师教育精品丛书.学科课程标准[M]. 科学出版社, 2013.
[1]李艾民. 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经验[J]. 考试周刊, 2012, 000(020):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