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约11公里
线路状况:线路主要由原有古盐道、木栈道、新修石板道路、混凝土道路及公路组成
基本情况:枫香镇花茂村红色徒步线路位于苟坝村、花茂村之间,线路起点为土坝,途径丰农场、陶艺一条街、冷水鱼庄、梨园、陈列馆,最终抵达苟坝会址。
推荐理由:苟坝会议的历史地位,已为历史的发展所证实。它的丰富内涵,对当今改革,对中国梦的实现,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到苟坝村之间,有一条红色文化与乡愁文化交相辉映的红军长征步道。优美的田园风光、整葺一新的民居和丰富多彩的红色历史文化在这里汇集。
这里是毛泽东主席用马灯点亮中国的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乡愁的地方。这里既是革命圣地,也是铺满绿水青山的乡愁故里。
恰逢贵州省2020年“重走长征路”系列徒步体验活动的机会,我也踏着伟人和英雄们的足迹,亲身感受了一段长征路。
当天,体验者们身着整齐的红军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线路,徒步前行约7.5公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一首首红歌整齐嘹亮,响彻在枫香镇上空,队员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路线从土坝出发,途经花茂驿站、花茂乡愁小道、毛泽东小道,最终抵达苟坝会议会址。
在花茂,感受浓浓乡愁
行至花茂,一幅花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人流连忘返。
在花茂,有一条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土陶艺术品,还可以亲自动手,带一件自己制作的土陶制品回去。紧挨着陶艺街有一条乡愁小道,这是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小道,因为它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感概道:“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来到花茂,不得不提两个“特色之家”。
一是“红色之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考察时曾到访于此。当年红军长征也曾在“红色之家”所在的这个院子里留宿。“红色之家”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在2014年上半年开业时,取名“治强农庄”,后来大家认为既然当年红军长征在这里停留过,就建议老板改叫“红色之家”。在红色之家农家乐,可以品尝到当地丰富的特色农家美食,让你大饱口福!
二是“花茂之家”,这是一家文创商品店,主要制作以皮纸为主要原料的书画、笔记本、扇子等作品。制作工艺是将彩色花朵、树叶这些大自然里的植物粘贴于造纸的帘子上,再贴上一层皮纸,制成后形成了一幅山水画,然后在画的其它地方标色、写书法,这样的艺术创作可谓是别具一格、美轮美奂。花茂人家利用古法造纸将乡愁文化融入到一张纸、一把伞、一幅画中,为花茂村增添了几分艺术的气息。
在花茂,既能欣赏到花繁叶茂的田园风光,也能感受到最浓的乡愁。
到茍坝,重温红色记忆
苟坝,一个仅有1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因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因雨后春夜一个提着马灯的伟岸身影,使它声名鹊起,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
1935年,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城之后,行军来到苟坝,并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苟坝会议。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此召开苟坝会议,到会同志一致同意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月10晚,会上,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不攻打打鼓新场”一战,会议却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让其刚上任7天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被免除。可为了挽救红军,毛泽东连夜提着马灯步行3里寻求周恩来和朱德支持。
苟坝这条蜿蜒小路,就是1935年3月10日深夜毛主席提马灯去找周恩来走过的,此行撤销了一次冒险的军事行动,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一次重大损失。曾有党史专家把它称为——毛泽东小道。1972年,周恩来再次谈到这件事时曾回忆说到:“毛主席半夜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把大家说服了”。所以,这确实是一条充满艰辛的真理之路。
苟坝会议会址原只是个普通的农家,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间简单朴素的农村堂屋,曾经经历过紧张激烈的讨论和争执,并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如今这里已按当年的风格进行了恢复性陈设,复原了会议室、张闻天住室、机要室、警卫员室等。房子周围的山水,见证了烟云当中的历史变迁。
在会址前,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军留在这里的动人故事。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踏着珍贵的红色足迹徒步前行,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革命精神,做到不忘初心、坚定理想,并把这种理想信念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长征精神将永不褪色。重走长征路,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红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从中吸取前行的力量。(文/ 杨倩 责任编辑/孙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