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毛根
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与沟通,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将散乱的问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重点内容。“问题链”不是简单地将问题集合在一起,而是使其有层次、有梯度地出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借助“问题链”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以生为本,设计“问题链”
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要兼顾各种因素。一是要考虑不同文本的主题、内容、背景、创作特点等;二是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尊重他们的思考方式,让“问题链”发挥作用。
例如,我们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如下问题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林黛玉在从府外进入内院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问题二:林黛玉进贾府后见到了哪些人?
问题三: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四: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如何?
问题五:林黛玉进入贾府后是怎样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
问题一与问题二的设计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很快便能够找到答案:贾府地处繁华的街区,门口的石狮子威武雄壮,内院更是繁华,雕梁画栋,装饰华美。贾府中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主人,一类是奴仆。问题三和问题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明确王熙凤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极高。问题五则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抓住时机,投放“问题链”
在设计了“问题链”之后,何时投放“问题链”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在学生还未读文本的时候投放“问题链”最为合适,这样他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其实不然。此时投放“问题链”容易给学生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引导,不利于他们在阅读中产形成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学生初读文本之后投放“问题链”有利于促进他们思考,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投放“问题链”有利于引导他们突破学习中的阻碍。
例如,我们在讲解《祝福》时,就可以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投放以下两个“问题链”,促进他们思考。
问题一: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几次变故?
问题二:在祥林嫂的生活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能够对祥林嫂的人生经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祥林嫂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家抓回去,改嫁→改嫁后生了孩子,但是丈夫受风寒而死→孩子被狼叼走→重回鲁镇做工,经历捐门槛、祭祖事件→最后惨死在鲁镇街头。在这一生中,她遇到了鲁四老爷、贺老六、婆婆等人物。
在完成了基础教学后,教师就可以投放如下“问题链”,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问题三:这些人物对祥林嫂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四:祥林嫂走上悲剧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思考问题三和问题四,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鲁镇人的自私、冷漠、虚伪。
三、拓展延伸,延长“问题链”
教师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之后还要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延长“问题链”,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讲完《动物游戏之谜》后,我们可以在课堂总结时抛出如下问题链。
问题一:你认为哪种论述比较合理?
问题2二:结合你身边动物游戏的现象,阐述你支撑该论述的理由。
问題3三:文章为什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动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改变“学生参与少,课堂氛围差”的现状,借助“问题链”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勤思考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