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朱丹虹
古城是苏州的掌上明珠,街巷是与姑苏古城相生相伴的“血脉”。保留古城区的独特古韵,同时持续基础设施的不断更新,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享受到现代居住条件和生活便利,是当前姑苏古城治理的必答题。
“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精细化治理模式,让古城街巷环境更优美、设施更现代、生活更智慧,让更多市民分享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成果,就能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人群在古城工作、在古城创业、在古城生活。” 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表示。
美起来!
精细化治理刷新古城颜值
“王天井巷与马大箓巷交汇处出现流动摊贩,请前往处理。”中街路片区“红色巷管家”调动指挥中心发出信息,城管执法队员陈川、孙强收到指令,迅速赶往点位处理。与此同时,交警王建伟也正将王天井巷的违章停车处理结果反馈至调动指挥中心。
两件街巷日常管理小事,是金阊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区域党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实现社会共治的真实写照。
金阊街道内“小桥流水”式街巷达230多条,背街小巷和开放式小区的“顽疾”是难题。今年11月,金阊街道以中街路片区为试点, 探索实施了“红色巷管家”项目。
项目成立了一支由职能力量、辅助力量、支持力量和社会力量四部分构成的综合型管理团队,以城市管理、派出所、交警、巡特警、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社区等10支传统职能型力量为核心,招选一支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三方队伍成为辅助管家,邀请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并增强居民责任感与使命感,综合联动。
“苏州的古韵都藏在街巷里。从前中街路片区的3个社区‘共享’一名绿化工人,日常修剪只能以主干道为主,内部绿化杂乱无章,拉低了‘街巷’颜值。”中街路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张鸣泽说,“红色巷管家”成立后,小巷颜值迅速提升。原来,“巷管家”中有绿化从业经验丰富的绿化工人团队,每天3人一组,从主干道渗透进背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清垃圾、去杂草、修造型,幽幽古巷在错落有致的绿色中焕发出生机。
雅起来!
古城街巷增添“苏”范儿
中街路古称“清嘉坊”,古建古宅星罗棋布,贤人智士汇聚,如今这里依然住着不少能工巧匠。
11月,姑苏区金阊街道中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启用,除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助餐点、网格化联动工作站等办公服务场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还设置了“中街记忆”展示区域,集中展示苏灯、苏扇、苏式剪纸、棕草编等一批非遗、民俗作品,这些手工艺作品不仅精美别致,还充满了浓浓的姑苏文化味儿。
在一名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游客们正游览专诸巷,了解苏州古城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巷文化的展示与传承不仅在社区,金阊街道将辖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昆曲吴韵线、姑苏商贾线、阊门寻迹等7条反映古城历史底蕴、人文特色与红色基因的深度体验游路线,同时融入与各景点文化相关的艺术表演,以静态的景点名胜与动态艺术表演相结合,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和分享古城文脉和人文情怀。
同步,街道深入挖掘辖区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特色资源,打造的养育巷婚庆特色街、北码头民国风情街、石路步行街、演艺中心文化特色街等文化特色街区,提升了各重点街区的形象和品位。
潮起来!
古城街巷焕发新活力
一大早,自由职业者蒋丽静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读者小站·江南书房”,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环境优雅、阅读资源丰富,她每周都会来这里。书房同时有父母带着孩子前来阅读。
创新社区文化服务新模式,引领社区文化生活新风尚,在苏州首家“读者小站·江南书房”,一楼靠窗的阅读空间安装了一排耳机,下方配备平板电脑,居民按需点单,尽可聆听学习。二楼有声图书馆,收藏大量历史人文、健康时尚等声音图书,市民通过扫描墙上对应的二维码,即可收听。“全新的阅读体验,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蒋丽静说。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走进社区,社区会越来越有活力。
“中街路一带,有高师巷、王洗马巷、马大箓巷……每一条幽深小巷尘封着诸多市井轶事;有春申君庙、任道镕故居、诵芬堂雷宅……每一处古旧门庭诉说着一段先贤佳话……”青年党员姚佳梦正为中街路党群服务中心的“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录制一段以“中街探幽”为主题的音频。利用多种技术和传播手段分享傳统文化,线下实体“海棠”收音机和线上“金相邻·中街之声”海棠电台,将党的声音、街巷故事、便民服务等信息多一种渠道传递到千家万户。
时代在变,基层治理也在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