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鹃
〔摘要〕 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着力完善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机制,明确重实干的选人用人标准,确立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使领导干部愿意担当作为;二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领导干部澄清正名,使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三要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实践本领,使领导干部能够并且善于担当作为。
〔关键词〕 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0)03-0005-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对在严格遵守党规党纪、管住手脚的同时,思想懈怠、工作消极,出现了不愿担当作为、不敢担当作为、不会担当作为的现象。
为了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决定。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明确提出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9条具体措施。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1 〕9。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通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配套制度措施,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得到提振,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但是,这些配套制度措施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有的措施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还没能充分发挥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作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收官之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复杂,2021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真正使各项激励机制落地落实,对于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要从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机制、容错纠错机制、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机制三方面着力。
一、完善重实干的选人用人机制和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使领导干部愿意担当作为
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首先需要在主观上愿意担当作为,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重实干的选人用人机制和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种良好的選人用人导向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一)明确重实干的选人用人标准
明确选人用人标准是领导干部愿意担当作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确选什么人用什么人,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什么,才能树立正确的风向标。选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标准,是对领导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选用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2016年3月7日,他在参加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 〔2 〕这一讲话深刻阐明了干事是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为官愿为,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到守土有责。2019年3月起施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大力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实践证明,只有明确重实干的选人用人标准,使领导干部明白担当作为才能被选拔、被重用,他们就会在主观上愿意去努力担当作为,就会有干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如果重用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宁愿不干事也不出事的领导干部,将形成“领导干部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和干坏一个样”的错误用人导向。如果缺乏积极担当作为的正向激励,就不能形成领导干部争先恐后积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因此,应大胆地选拔和任用那些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大力提拔使用一批在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工作中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良好风气。例如:2020年2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规定要采取政治激励、工作激励、组织激励、精神激励等措施,注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不怕困难、英勇斗争,经受住考验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安徽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制定了10条“硬核”举措,激励领导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这些激励举措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重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起到了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尤其是在危难时刻担当作为的积极作用。
(二)确立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着指挥棒和助推器的作用。考核领导干部是激励其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确立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结果导向,使干出成绩的领导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受到批评、教育、惩处,以此激励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为了确立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2019年4月7日起施行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总则中规定:考核领导干部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考核评价中,要将领导干部是否担当尽责,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对于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拈轻怕重、患得患失,不敢直面矛盾、不愿动真碰硬,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对于不担当不作为、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应当进行职务调整。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扶贫脱贫、社会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造成恶劣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予以严肃问责。只有坚持结果导向,将领导干部工作中取得的实绩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确立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营造一种“以担当作为为荣,以消极无为为耻”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激浊才能扬清。在褒奖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的同时,还要让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作风漂浮、消极懈怠、萎靡不振、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领导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要采取调整、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对不适宜、不适应现有岗位的领导干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组织调整。对某些不犯错也不做事的领导干部要落实好“庸者下”的措施,防止出现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现象。在这一方面,山东省德州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德州市在2017年下半年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启动召回管理程序,至今已经对62名干部实施召回管理。这些被召回的领导干部要按照相关程序接受集中再教育、再锻炼、再考核、再使用。对召回管理后跟踪考核不合格的领导干部,给予诫勉、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对召回管理后跟踪考核合格的领导干部,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到其他单位任职,作风转变大、成绩突出的还可以被重用。被召回的领导干部,扣发当年度二分之一的绩效奖励,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召回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为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起到了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作用,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比较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部监督管理方式,值得参考和借鉴。
二、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使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要允许试错,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 〔3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领导干部澄清正名,可以使领导干部免除后顾之忧,敢于担当作为。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免除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后顾之忧
领导干部容错免责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广泛提及并开始倡导应用的,是对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因非主观原因而造成的失误、损失或不良后果,在符合领导干部容错免责规定的范围内,有关纪律处理部门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时,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的制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紧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4 〕52我国许多地方陆续出台了容错纠错的相关制度,例如:2015年11月,浙江省宁波市尝试建立容错免责制度,对改革创新中勤勉尽责、不谋个人私利的领导干部发生小的失误和错误,不给予负面评价;浙江省杭州市于2015年12月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对领导干部符合相关容错免责条件的,可以不予追究责任;2016年3月2日,山东省济南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对单位和个人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义过失,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2016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决定》;2016年11月,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山西省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办法(试行)》,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山西省晋中市出台了《晋中市支持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合理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对合理容错纠错的原则、情形、条件、程序、实施主体和相关要求等做了具体规定,明確合理容错包括八种情形,规定了四种情形不列入合理容错范围;2020年6月28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
虽然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都积极制定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这些机制在实践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不好把握、结果不好认定和运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制定容错纠错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容错纠错机制文本表述的原则性、笼统性和定性说明较多,不便于在实践中操作。虽然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适用容错纠错的案例,但这样的案例还不是很多,容错成空头支票的情况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为指导,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5 〕126,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使容错纠错机制的文本表述更加具体化,完善容错纠错的相关配套制度,通过法治方式有序开展容错纠错,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免除领导干部的后顾之忧,真正解放领导干部的手脚,使他们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敢于积极担当作为。
(二)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不实反映的领导干部澄清正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领导干部的问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滥问责”“乱问责”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免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2020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检举控告中的诬告陷害行为进行查处,对核查认定检举控告失实、有必要予以澄清的,可以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澄清。许多地方也先后出臺了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不实反映干部澄清正名的相关规定。例如: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出台了“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积极为干部澄清正名”的工作办法;2019年3月19日,湖北省纪委印发了《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为受到不实举报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办法》《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办法》,对什么是不实举报、什么是诬告陷害行为、如何开展澄清正名等都进行了明确界定;2020年7月,山西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全省组织人事部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不实反映干部澄清正名的办法(试行)》,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为敢于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该《办法》规定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担当作为的干部进行诬告陷害的,应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对受不实举报的领导干部,应视情况采取适当方式及时澄清正名,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只有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才能避免领导干部因担心在改革中触犯某些人的利益而明哲保身,真正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作为。气可鼓不可泄。领导干部由于在工作中敢于碰硬而受到诬告陷害时,相关部门要及时查清事实,为他们撑腰鼓劲,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干劲,形成积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使领导干部能够并且善于担当作为
领导干部不仅要守土有责,而且要守土有方。守土有方就要求领导干部有办法做好工作,有能力并善于去担当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注意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4 〕51。2020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6 〕因此,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使领导干部不仅政治过硬,而且专业过硬。
(一)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更新换代,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要适应各种变化,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定期参加专业能力培训,提高理论水平,避免知识老化、能力僵化、思想钝化,适应的新要求。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担当作为能力,理论学习不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看问题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全面地、辩证地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总结这些经验。解决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就应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受专业能力培训的机制,统筹用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等培训资源,紧跟事业发展需要优化培训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切实管用的课程,使培训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时比重,使接受培训的领导干部真正学到最经典的理论知识,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增强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真正做到有能力并善于担当作为。如此循环往复,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就会日益提高,就会越来越能干成事。
(二)创新培训方式,增强领导干部的实践本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提升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增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本领,必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既要有理论课程的讲授,又要有实践拓展训练、实地参观学习以及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尝试邀请一线担当实干者、先进模范、岗位能手等分享成功经验,增强领导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领导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培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增强他们的实践本领,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有能力担当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实践本领,在实践中有能力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论担当〔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 1/2018/0523/c117092-30008362.html.
〔3〕本刊评论员.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J〕.党建研究,2018(07):5-6.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雷巧玲,李 静,陈梦婷.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rmlt.com.cn/2020/0717/587146.shtml.
责任编辑 陈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