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强
摘要: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起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内容。我们知道,教育具有传递、保存、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教材建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25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对整个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民族的传承与时代的继承都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延续基础。我国的优秀文化在延续与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静态的过程,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转化工作。
一、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内容
1.内容转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与延续的重要因素,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加强公民的价值观建设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的教材建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对传统美德,文化精神以及思想观念进行相关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改革传统思想作为基本理念,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相关道德品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工作,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材建设之中,有助于中国少年在学校教育中学习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2.形式转化
现今,小学教材主要以纸质,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教材建设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结合现代审美的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意味的创造转化。同时需要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跃起来,在形式上,要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像图形与图案的应用重构,文字书法的现代化表达以及传统绘画的图案再现等。在进行小学教材建设时应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艺术化,活现化。利用可视化技术手段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途经转化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时,要先明确其转化的正确方向。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在逐渐扩大,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通篇照搬,需要对其内容选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适宜时代发展实际需求的优秀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传承与弘扬。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能够有效提高全民的文化自信程度,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深化改革的全面发展进程,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内源动力,因此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时的传播已经成为现如今教育领域极为注重的一项工作内容。现如今,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将以往传统的媒体技术与现阶段新兴的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传播途径进行拓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二、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支持系统
1.健全小学教材建设机制
教材编制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结果,同时也将影响一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及其长远发展。因此,健全小学教材建设机制在整个小学教材建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小学教材建设时,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学校教育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健全小学教材建设机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健全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小学教材建设工作时,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思想,结合当下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现状,编制符合时代发展的小学课程,确保小学教材建设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完善监督与指导机制。在进行小学教材建设时,要结合公众的反馈和建议,充分发挥教材编写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对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编写中心的教材进行筛选和保存。
2.加强小学教材建设理论研究
在对小学教材进行建设构建时,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进行理论研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将其与小学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就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实施计划。在技术层面加强小学教材建设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传播与交流的研究,是中华传统文化散发时代活力。
3.构建小学教材建设体系
在进行小学教材编辑工作时,要以对相关优秀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工作作为重点进行,以国家要求为编写基础,以立德树人思想为编制核心,同时要吸纳社会公民的看法和意见,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工作上进行适时的转化、更新工作。在小学教材建设时,要充分吸取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与多国就小学教材建设中的中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在小学教材建设中融合多国力量,将具有现代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更好的表现出来。
三、结束语
小学教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弘扬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小学教材建设时,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建设目标,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表达,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时,要做到多样化与丰富化。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在教材建设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表现出来,让中国少年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现状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梦雪,李珂.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40-42.
[2]张天河,贺延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学周刊,2020(31):189-190.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