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强
摘要:引导式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主要理论基础指的是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去最大程度的调动自主运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鉴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高中体育引导式教学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引导式;教学;作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学校体育和健康课程开始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引导式教学的应用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当前体育教学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课程与教学课程过于形式化,学生难以参与到体育课程活动中。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引导式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引导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引导式体育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引导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式教学中难以科学的把握引导式教学的深度。在体育引导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式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过高或者过低的难度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难度才能让体育引导式教学充分发挥出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设置一个十分容易完成的体育活动项目就会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从而在体育运动的时候存在不认真学习,忽视引导式体育活动的作用。而教师需要在引导式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运动技术的训练,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切身的感受到体育活动才能学会在体育引导教学中用心思考,掌握体育技术和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引导式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及时排除危险事故
体育运动作为一项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引导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安全的重视,一旦发生危险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在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无疑会帮助学生重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风险,在遇到风险的过程中及时防范,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通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止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不能承受的危险事故,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而通过体育教师的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树立运动安全意识,及时排除体育运动的风险。例如,在引导式体育运动接水瓶活动中,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练习,寻找最快和最安全的传递方法。
(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积极主动的表现。因而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进行下一步的体育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好的投入到教师的引导式教学中。同时,在体育引导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来完成体育活动,在团队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可以顺利克服困难。而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教师传达的讯息,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计划更好的适应体育活动。同时,引导式教学多是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区,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毕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只是一个方面,最为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如何去学习,去接受,将学到的技巧、方法内化为自身技能。但是,这种方法也不能盲目使用需要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引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引導式教学法,激发自身潜能。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最大激发潜能
引导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有更多的主观感受,可以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身的潜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的发挥自身身体优势,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短期来看可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计划,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在新课程改革与继续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适应未来体育教育的。而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目标。此外,引导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实施运动计划。例如,教师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现有运动水平,组织学生通过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传球技术并组织学生练习,这样就可以在引导式教学模式下帮助激发学生个性化,让学生可以最大化激发自身潜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引导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主要主体,对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体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针对性引导更好的完成体育运动,提升自身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兵. 如何在高中体育大课间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2.
[2]毕勇. 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商小丰. 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8-79.
[4]潘瑞婷. 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 考试周刊,201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