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要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企业就必须要提高实力降低成本,一方面要重用高效率员工,淘汰低效率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吸引人才,因此这必然会引起的就业市场局面的严峻性。据教育部门统计,2017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 795 万,2018 年毕业人数 820 万,2019 年毕业人数 834 萬。连续 3 年全国每年超 700 万毕业生离开高校进入就业市场求职。习总书记讲到“当代大学生是我们中最艰辛的一代,他们肩负着振兴民族的期望和幸福中华的历史使命”,即将离校的大学生要客观看清当今就业形势和肯定政府对教育及大学生就业的重视,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公办高校的就业率明显高于独立院校,独立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疫情期,很多企业和工厂受疫情影响无法继续经营,纷纷倒闭,就业市场大量涌进失业者和跳槽者,这对于本身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民办毕业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好的影响。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本课题主要是总结近几年学者对目前高校就业形势以及在高压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对策研究, 以便为其他学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校就业 民办高校 就业对策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内很多学者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就业困难与学校就业指导、学生的就业观和素质、政府政策息息相关,解决办法需要学生、学校、政策、社会相互作用。国内学者王乐(2015)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面对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所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 当今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和本身素质存在一定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学生要摆正心态, 降低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择业,同时要整合资源,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社会提供公平的就业条件、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完善就业机制 [1]。席润(2016)认为, 随着高校扩张和高校毕业生的技术提高,高等教育产业化原因等导致毕业数量多、就业难问题,原因是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片面,学生混淆学历与就业关系,同时未能树立好的就业心态,解决的办法是要政府加强关注高校就业问题,学校创造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心态 [2]。
2018 年 9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链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加强需求、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全链条统筹,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学者杨翠碧(2018)指出,当今我国就业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不相等,而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就业目标不明确同时无工作经验和不具备求职技巧, 在不规范和不公的就业市场中无立足之地,所属高校也缺乏系统就业培训等都是造成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唯有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企业制定合理招聘机制,高校对就业进行指导注重学生技能和技术培养才能解决问题 [3]。
另一种观点认为,要从办学理念出发,结合高职和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教育才是解决就业压力之道,而就业率低的原因是因为相比普通院校,独立和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中因学历受到不公平待遇,同时因为学校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生求职思想偏差,在校期间未能做好结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例如刘童仁(2020)提出, 专科与本科定位不同,专科办学理念以技术为主,注重偏技术型的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在学历弱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过硬的实践能力为自己争取到就业的机会 [4]。王习(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择业心理比较》通过采用赵崎编制的择业价值观问卷,通过择业行为、择业认知因素、择业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对比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不同心理,总结出普通院校的择业观要高于独立院校,独立院校的学生更注重经济利益和物质基础,这都是能够反映出独立院校学生不成熟的选择职业价值观和社会经验不足 [5]。彭野,鲁媛,张鑫(2018)认为,高职学生就业率低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用人单位普遍“重文凭、轻实力”,把解决的办法放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进而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6]。李尔其(2019)指出,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校大多数只“重招生, 轻就业”,缺乏对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比如就业指导、回访调查、学生心理疏导等都比较薄弱,突破的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重学生引导,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7]。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独立院校近些年忙于扩大规模招生而忽视本校的学生教育,学生自我认同感较低,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张华(2019)学者认为,随着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严重,民办高校的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竞争中优势不显,学院的学生对自身充满怀疑和自卑这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8]。
虽然民办高校就业形势与普通院校相比不容乐观,可随着政府出台的就业扶持政策,无形中给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学生的心态也随之改变。仇晓涛(2019)认为, 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就业情况调查,就业形式趋于多元化,毕业生通过自主择业、创业实现毕业、就业的转型和发展,国家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以及学校本身育人体系的完善,整体上看,民办高校今后的就业前景会更广阔[9]。刘亚楠(2016)
《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得出,民办学生主动择业意识显著增强,择业目标更清晰,成功率有所提高。学者巫敏芝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毕业生对工作的期待值及其择业结果的情况[10]。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办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待就业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对当下的就业形势的理解和认知都比较贴切。这些现状都是有利于他们科学、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达到自己预期的职位,同时有利于学校就业率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乐 . 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47-48
[2]席润. 如何应对高校就业与社会接轨.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 年第 02 期
[3]杨翠碧 .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 现代企业,2018 年 12 期
[4]刘童仁 .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 知识经济,2020 年 03 期
[5]王习 . 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择业心理比较 . 法治与社会,2020 年 21 期
[6]彭野、鲁媛、张鑫 .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及优化对策探析 . 记者观察,2018 年 20 期
[7]李尔其 . 新形势下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现状与对策 . 湖北农机化,2019 年 20 期
[8]张华 .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 年 18 期
[9]仇晓涛 .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研究. 营销界期刊,2019 年 30 期
[10]刘亚楠 . 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 长春理工大学,2016
作者简介:马杨扬(198803),女 汉族 安徽合肥人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院校)管理学士 南京工业大学 管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管理学,高校教师发展,学生教育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