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20-09-10 07:22:44刘攀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践教学课程

刘攀

摘 要:基于高校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现代高校要想全面提升本校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创新实践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注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优化改善工作,结合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引进利用教学资源,健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各个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75-0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是新闻、主持以及播音等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因此,高校教师要加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工作,结合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采取有效解決措施,确保能够优化改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工作的必要性

(一)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在高校汉语言专业教育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教师需要讲解传授的内容会涉及众多优秀作家文学作品、文学史等。如果只是单一讲解灌输课程教材内容,将无法最大程度满足现代高校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各项学习需求,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1]。针对于此,高校教师要结合该项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引进应用更为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例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互联网平台挖掘获取到更多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文学作品知识内容呈现在实践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深层次了解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人物性格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水平。当高校教师在讲解到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应用电影资源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电影中直观地了解阿Q精神和阿Q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创建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

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摆脱教学课堂框架的约束,实现开放性教学目标。高校要积极拓宽专业学习渠道,增强师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让师生随时随刻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展开阅读学习。高校可以通过创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科学应用融媒体教育方式,有效创建出先进的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并充分发挥出O2O教学模式的作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开放性学习。高校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新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传递应用,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补充改进自身的学习。

(三)完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性质,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对戏剧表演、经典诵读以及论文撰写等内容,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多元实践成果呈现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让网络教学资源得到有利共享,创作出更多社会经济效益[2]。基于教育创新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可以创新运用影视媒介、音乐媒介等新媒体,优化改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实现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最大范围传播,让学生利用课外业余学习时间进行阅读分析学习,从而提高该项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措施

(一)树立现代文学史教学理念,优化设置课程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开始是以国家政治体制变迁作为历史背景设置其课程体系的,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划分则是以1949年作为主要分水岭。高校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其学科分为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相比较,现代文学已经进入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当代文学则还是处于一种处于发展的学科,暂时不具备史的研究意义。虽然说文学历史与国家政治体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文学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人们不能用政史去完全替代文学史。高校教师在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时,要有效树立起先进的现代文学史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融入到实践课堂教学中[3]。比如,当高校教师在讲解传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特点知识内容时,该章节内容应该追寻到五四文学与新文化运动,引导学生传承五四文化运动与文学精神。

高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中,要引导广大课程组教师展开激励的讨论和交流,确保能够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赋予该项专业课程新的生命活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以经典作品作为学生研读学习的核心教学基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解读分析各个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同时掌握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学现象、文学思潮以及文学流派等内容。高校在加强对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设置外,还需结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学术研究成果,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有效开设影视艺术概论、女性文学与文化以及鲁迅研究等课程,这样有利于丰富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宽在校学生学习视野,增强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积累更多的素材。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增加“网络文学”“港台文学”等,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文学研究资讯,将“文学性”与“文学史”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加强学生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比如,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文学专题讲座活动,让在校师生能够了解到最新文学资讯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学趣味,补充改进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结构。

(二)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交流

高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要注重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善,充分发挥出不同先进教学模式的作用,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保障实践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资源,合理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教师在讲解到有关女性文学作品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共享传递最新的相关图文、视频资料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促使学生接触了解到更为全面完善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课程教材合理布置学生阅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查阅资料去完成学习任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我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

高校教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除了要注重线上课堂教学,还需要强化线下课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分析文学作品,增加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深度,而教师作为指导者则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文学作品理解视角。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完有关《骆驼祥子》的知识内容后,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并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论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虎妞形象特点[4],合理引出女性主义视角。然后,教师可以围绕女性形象这个话题引出其他男性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塑造出来的经典女性形象,如田小娥、三仙姑以及田润叶等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相互探讨分析,通过这样的研讨分析活动能够带动全体学生进入深度思考,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组织开展多元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构建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阅读实践活动,以“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平台,向广大学生推荐《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书目,或者是现代学术前沿著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文学学习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研读水平。高校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专业教师还可以根据该项课程教材知识内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特色课堂实践教学活动[5],并引进当地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是民间特色曲艺文化,通过邀请当地优秀曲艺传承人、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交流,并指导学生对曲艺表演作品展开评鉴活动,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还需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尝试撰写各种探究论文,或者让学生实践参与到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探究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动态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课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工作。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完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补充完善学习结构,及时接触学习到最新的文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敦,黄雪婷,黄洁萍,梁开奎.应用型地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J].百色学院学报,2016(3):21-23.

[2]陆赟.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8):35-37.

[3]欧阳钦,曾文军.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12):48-49.

[4]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9-21.

[5]刘小平.“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其改革趋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3):88-89.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实践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5:1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意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