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晗
摘 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有效实现我国乡村的振兴。总结我国农旅有机融合的现状、融合模式、促进有机融合的策略等,对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区域甚至微观相结合。
关键词:国内;乡村旅游;农业;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051-02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即鼓励把农业与二产和三产结合起来,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的增产增效和增收。利用农业的多功能,一产的农业与三产的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共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
近些年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数和收入快速增加。2018年乡村旅游人数达到30亿人,几乎占到我国旅游人数的一半;2019年上半年,乡村旅游人数达15.1亿,收入超过0.86亿元,超过了2018年全年的总和收入。农旅的有机融合,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极大地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因此,农旅的有机融合不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总结我国农业与乡村旅游相互融合的现状、融合的模式、加快融合的对策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经验,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一定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主要是围绕区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必要性、融合模式、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加快融合的对策、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
一、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必要性
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融合是绿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观念的充分统一,二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的共同科学发展[1],能为乡村经济的长久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2]。也有学者认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城市居民“天性”的客观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脱贫攻坚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3],因此二者之间的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模式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乡村旅游得到广泛的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相融合的模式不断丰富。部分学者[4][5]认为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主要可以從观光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节庆旅游和养生旅游五个方面进行。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现状,乡村旅游与农业多功能相融合的主要模式有[6]六类。一是乡村体验类:农家乐(农家、庄园和烧烤)、农场(农场、农艺和农趣)、采摘果园(果蔬、葡萄、果园和采摘)等;二是生态类:生态风光(森林、温泉等)、田园风光(花卉、花田、花海、樱花、茶田、梯田等)、乡村公园等;三是文化类:古树古镇(古树、古镇、古建筑和古民)、民宿乡村型(节庆、民宿、风情)、特色村镇等;四是户外活动类:绿道、漂流、户外基地(垂钓、踏青和野趣);五是健康养生类;六是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农业现代化、生态多元化、农民多元化与资源参与化等。张进伟[7]在分析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与多重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旅互动发展模式有农业文化旅游创意模式、农业文化遗产游览模式、农业科技科普模式、农业生态养生模式与休闲农村体验模式等。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经营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较低[3,8,9,10];缺乏统一的规划[8,10,11];产品较为单一,特色不是特别明显,品牌建设较为落后[8,10,11];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管理工作较为滞后[3,8];配套基础设施等条件不完备[5];相关资源保护不足[7];政策滞后和专业人才缺乏[3,9];产业融资受限,资金支持有待加强;企业交流不畅,基础合作缺失[10]等。
四、加快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农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对策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2,3,8];突出“农”特色[2,8];充分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产业融合,如注重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等[2,3];加强领导,积极探索管理体制[3];更新理念,积极提高服务水平[3,8,10];强化营销策略,打造乡村旅游高端品牌[3,5,9,11];突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5,12];丰富产品类型,融入文化元素[4,5,11];政府积极参与,完善保障机制[4,5,13];整合宣传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4];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的产业链[6];加强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发展休闲旅游农业[9,14,15];提高网络技术支持等[11]。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期刊收集的相关研究论文来看,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研究,但也有极少部分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庞艳华[16]利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评价了河南省2010~2016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状况,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融合系统内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与二者之间的耦合度。研究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关系很强,并且两系统发展空间较大。赵永峰[17]同样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计算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指数,然后借鉴物理学的容量模型、耦合系数模型计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鄢陵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发展逐渐过度到良性协调状态,但没有达到优质协调关系。
六、未来的研究趋势
目前,国内学者就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很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是,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且更注重定性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框架。另外,对农旅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匮乏,且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区域性和特色性,也缺乏对区域和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能,实现农旅融合的多样化、个性化和融合化方向转变。
第二,注重对农旅融合的驱动因素是如何动态地影响二者融合过程的研究。
第三,对农旅融合机制,尤其是将宏观、区域与微观角度结合起来分析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各要素融合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后要注重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和研究农旅融合机制。
第四,倾向对农旅融合主体的相关研究。目前,研究主要是围绕宏观和区域农旅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等展开,很少有学者是围绕农旅融合的关键因素农旅主体展开全面和深入的研究[18]。
参考文献:
[1]陈瑞萍.产业融合视角下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联动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1):53-56.
[2]赵梅芳,等.常德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对策[J].河北企业,2019(11):105-106.
[3]王宏禹.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9(8):42-50.
[4]刘朝文.产业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66-167.
[5]雒剑波,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2):57-59.
[6]张进伟.基于产业融合的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發展模式[J].安农业经济,2016(2):101-102.
[7]穆晓菲.2019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EB/OL].[2019-10-11].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1010-c6230add.html.
[8]高丽燕.丘北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云南农业,2016(11):17-18.
[9]方荣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浅析[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10):23-26.
[10]陈继松,曾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证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5):265-268.
[11]李静,刘兴叶.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9(3):120-123.
[12]王波.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意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56-57.
[13]乌兰.基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政府职能[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6):105-111.
[14]李昊,等.农业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融合发展[J].江西农业,2019(6):58-59.
[15]钟真,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来投资重要吗[J].中国农业经济,2016(6):76-93.
[16]庞艳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315-320.
[17]赵永峰.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鄢陵为例[J].价值工程,2019(9):112-114.
[18]杨歌谣.乡村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9(3):17-18+21.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