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华
摘要:中学音乐是刺激学生情感的艺术课程,其核心任务是情感体验。本文以情感教育和音乐审美学理论为基础,对情感教育在中学音乐课程审美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是促进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对此,教师应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情感主线,以情感体验为中心,通过情感渗透加强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激发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崇高情操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一、分析音乐要素,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1.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达感情
感情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之一,音乐语言在给人舒适的声音的同时,还使用各种音乐要素来绘画,传达各种感情。一般接触的音乐语言有音色、音值、音高、音符等,这些音乐要素相互融合,常能编织出不同华丽的乐章。此外,节奏、曲调、力量、速度、和谐等音乐表现形式为这些综合的音乐要素增添了色彩,使许多要素的结合和协调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本身就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感情交流的载体,这是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2.通过音乐欣赏分析音乐要素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上的常客,担负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主要任务。从中学音乐课程本身来看,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观赏其中的音乐要素,以达到教学目标,其中要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如听录音、学唱歌、了解乐曲创作背景等。以《黄河船夫曲》为例,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从乐曲内容的表现感受到初步感受,提出小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初步的感受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在乐谱上将乐曲分段,分成三段,让学生将乐曲的全部内容放在力量、速度、感情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观赏。例如,第一段的引子部分主要表现出船夫与波浪的斗争,这里的力量很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情绪高涨;第二部分是船夫拼命搏斗后登上河岸时的暂时喜悦,能够感受到速度慢而力量变弱,揭示出船夫的骄傲;最后一部分是船夫与波浪的斗争仍未停止,速度逐渐减慢,力量增强,感情高涨。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和歌曲中的人物有着相同的经验,通过歌词和曲调来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理解作者创造这首歌的目的。在了解音乐的关键因素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些关键因素的作用。
3.通过音乐表现分析音乐要素
音乐表现人的感情,通过音乐要素、歌唱、器乐演奏等综合表演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感情,引起学生对美的感受。音乐表达是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器乐演奏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器乐演奏表现音乐感情的特征,做好基本演奏的基本工作,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明确作品感情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传达感情的载体而不是单一音符的表现。例如,在《晨景》的鉴赏教育中,如果教师采用器乐演奏方式的话,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上课时教师引领学生试着演奏《晨景》的主题旋律,一些学生用慢的速度来演奏,另一些学生用快一点的速度来演奏,然后让学生感觉到两种不同的速度,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演奏时的音量变化,减轻后渐渐变快,从单声部轮奏成两个声部,丰富旋律的表现,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水平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太阳慢慢升起时的“朝景”。
二、听是音乐审美的基本方式
音乐是听觉艺术,如果想更好地理解音乐,就没有比学习听更重要的了。在音乐教育中,学生经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理解,可以识别和感受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且可以分析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与自然、感情等相结合,丰富自己的心灵感情体验。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把完全和分阶段的听法结合起来
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时间艺术。因为所有作品中的情感都必须表现为曲子的内容,完全欣赏作品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初步的情感体验到分阶段的鉴赏分析,并且了解其中音乐要素的使用方式,每一步都会影响最终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反复鉴赏,加深理解
阶段性逐步鉴赏,能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乐曲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而教师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斟酌作品的独特之处,这是分析音乐要素后能全面把握作品内情感的关键。
3.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听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如律动、歌唱、表演、合奏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四小天鹅舞曲》为例,教师在作品分析这部分中播放《四小天鹅舞曲》和其他三首歌曲,让学生分析这些歌曲之间的特征,分析哪首歌曲最符合《天鹅湖》场景。第二次鉴赏结束后,能让学生完全欣赏和体验音乐与芭蕾结合的艺术魅力。最后,让学生通过律动模仿《四小天鹅舞曲》舞蹈剧中的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发掘音乐课程的情感因素
1.深入分析教材
中学音乐教材中向学生展示的所有课程,每首歌曲都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感情,具有相当深远的人文教育意义。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之后,使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歌曲所带来的独特的感情体验,这是提高中学生音乐审美鉴赏素养的首要途径。
2.开外课外教育资源
计算机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些教学内容仅靠语言描述无法把握内容,应该利用直观、便利的屏幕投影来实现,使许多抽象、难懂的教学问题形成生动的形象,教师应该明确信息技术的优点,合理地应用于教学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指导学生开拓进取
音乐是人类创造性的体现,音乐教育本身的意义在于通过其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个性创造力。这一点广泛体现在教材中,如“音响与旋律的探索”“音乐创作实践”“即兴创作”等板块是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应该将其纳入课堂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综上所述,感觉和体验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本方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学会静静地听,而且能丰富教学形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埋头于音乐审美活动,在感情交流中获得审美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周文丽.中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8):155.
[2]刘玉红.关于中学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完全融合[J].學周志,2018(35):156-157.
[3]李志辉.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248-249.
重庆市酉阳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