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容 付天书
摘要:阅读作为学生知识学习、信息接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能力锻炼、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因此,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学生自身认知等方面的制约,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学生在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可以实现情操的陶冶,品德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往期的阅读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封闭的、保守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阅读教学进度的提升的,教师只有打破当前的教学弊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才能展示出语文学科教学的魅力和智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会以主观想法创设情景,而学生对于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常会出现不赞同的观点或者无法体会的问题,很容易降低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师在使用读写结合法时会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常以教师能力出发,把教学任务设计得过难,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也有一些教师在使用情感教学法时,将教学过程变成自己的经验分享会,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导致课堂效果僵化,而单方面的输出并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模版化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不灵活。没有根据阅读材料的体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学生对于阅读故事的发展过程没有参与感和体验感,很难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和蕴含的道理,最后只能靠老师以说教的方式將道理和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本身对这种观点很难进行消化和运用,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排斥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教学的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持续性,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一)在语文课堂中发展创新思维,强化朗读的催化作用
朗读是一种情感活动,其特征是对语言的全面理解和表达。不同的人对同一文章中的语文元素具有不同的看法,就算是相同的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使其在真实环境中感受教材中的内容,揣摩文章的情绪表达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阅读带给自身的愉快感受,能够形成自身的思想情感。多角度阅读的情感体验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并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巧妙的指引,使得语文课堂能够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不断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促进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以此来扩大朗读在阅读活动中的催化效果。这样,朗读教学不但能够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和思维。
(二)注重学生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期间,应该认识到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部分,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极为关键。学生在深入性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应得到保障。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改进阅读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在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探索分析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参考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基本过程。此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富有创新影响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交流互动阶段,将课下与课内阅读学习资料探索分析的感悟进行分享交流,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学习自信心。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及阅读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三)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技巧的培养
老师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过程是对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吸收和评价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课堂中,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对文章的见解,促使学生完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思考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例如按顺序阅读,学生阅读过程中从头开始阅读,在文章中找出能够表达作业情感的字词句等,通过这些字词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再如,精读和泛读,语文阅读中并不是对每一篇文章都要精读,老师可以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以往教师会通过期中、期末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学生试卷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该种方法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易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在常规试卷考试基础上,采用师生间互评教学手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在参与中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获得同学、教师的积极肯定后能够增强学习信心,能够根据师生指出的不足,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效改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自己上课情况的评价结果,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時进行改进,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与创新期间,按照学生的学习发展目标,及时调整课程模式,确立课程学习主题。学生在实践探索分析阶段,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自我的挑战,有效地解决一些阅读学习中的困难。教师要围绕创新实践要求,调整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阅读学习兴趣,不断提升阅读学习水平,为自己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翠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12):51.
[2]韦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6):215.
[3]邹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5).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