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贤
摘要:新时代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导学生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然而,现阶段的小学学生存在着责任意识缺乏等问题,在生活和学习缺乏责任与担当的意识,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结合学生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责任担当的渗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担当意识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品质,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就难以做到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担起责任,而是逃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的教育,将责任与担当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之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1 深挖教学资源,结合教材进行渗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意识,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为学生阐述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灌输责任担当的理念,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含义,影响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教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的教学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注意对教材的深入发掘, 在教材中挖掘责任与担当的教学资源,结合教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深入认识责任担当,重视责任担当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选举产生班委会》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准备几张班级活动的图片,对学生提问,“班级活动都是有谁来组织与举办的?”得到学生的回答“班级委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要通过选举产生班委会?”“班委会都有着哪些责任与义务?”“若是班级内的班委会都缺乏责任担当意识,那么班级会成为什么样子?”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意识到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班委会选举的过程中,为班级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规范自身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担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然而,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与实际生活脱轨,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影响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意识的渗透,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意识到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性,主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规范自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一场实践活动,将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人及邻居等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吗?喝酒呢?”让学生小组进行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人们对于烟酒这些物品的看法,随后,教师为学生普及烟酒及毒品等对自己以及对周围人们的危害,教导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渗透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身,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3 树立榜样形象,加强教师责任担当
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与引路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学习教师的一切,因此,教师的言行与道德品质等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践行言行合一的理念,在教导学生要学会担起责任、有担当的同时,自己也要踐行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学生理解责任担当的意义与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将教师树立为学习的榜样,努力成为像教师一样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进步青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关注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责任与担当,针对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问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得学生能够向榜样学习,意识到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逐步树立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逐渐成长,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的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德与习惯,作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进行渗透,将责任担当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责任担当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花苏梅.基于学生立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18).
[2] 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西村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