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红
摘 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大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数据来源,从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基金资助、关键词7个方面对2000~2017年图书馆大流通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大流通;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95-04
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机构,也是读者提高文化水平的主要场所。传统馆藏布局及管理模式下,读者带包带书入馆、使用图书空间受到限制,在倡导人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下,原有的分室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图书馆大胆探索,采用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大流通”模式[1]。相对于传统的馆藏服务管理模式,大流通模式采用了“开放式的服务理念”,它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布局,取消了阅览室的分割,馆藏文献资料完全对读者开放,实现了读者与馆藏资源的零距离接触和“藏、借、阅”一体化[2]。
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该模式延长了开放时间、优化了服务空间和流程、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得馆员职能向更深层次服务转变。该模式下,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好地发挥了馆藏资源的整体性优势。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了解图书馆大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图书馆大流通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数据来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基金资助、關键词7个方面对检索数据进行分析。在CNKI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检索,以主题“图书馆”与“大流通”为检索条件,时间年限为200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采用精确检索,通过剔除会议、硕士论文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并对相同文献进行合并,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17篇,总被引频次为721次。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各年度发文量统计分析
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论文的年代分布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历史过程[3]。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7年对图书馆大流通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快速发展、稳定发展。2000~2007年,该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较少,2000、2001、2003、2004年没有相关论文发表,年均发文量为1.5篇,该阶段是该主题研究的起步阶段。2008~2011年发文量增长较快,2011年发文量达到峰值,数量为38篇,占总发文量的17.5%,年均发文量达到20.3篇,该阶段是该主题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7年,发文量趋于稳定,没有出现快速发展期那样大的波动,发文量分别为20、26、21、22、26、24篇,年均发文量为23.2篇,该阶段是该主题研究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作者特征分析
1.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对某学科领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笔者对发表相关文献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发文量在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如表1所示,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量Mf需满足以下条件:
2.合著率分析
笔者对该领域的论文合著情况进行统计,合著论文数量为46篇,占总发文量的21.2%,独著论文数量为171篇,占总发文量的78.8%,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的合作程度不高,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的发展,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还需要加强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研究机构分析
对某领域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该领域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机构如图2所示。经统计,图书馆大流通研究论文的发文机构绝大多数为高校,这些高校分布比较广泛,分别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几个地区(如表2所示)。其中,沈阳化工大学以10篇发文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山东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洛特卡定律的关于作者地区结构与科学活动中心的应用,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科学成果和科学论文作者人数占全世界科学成果和科学家总数的比重超过1/4,那么该国为科学活动的中心[4]。因此,根据上述理论,可以将某地区在某领域的发文量占全国在该领域总发文量的比例作为该地区在该学科领域活跃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对我国各地区在图书馆大流通领域的发文量进行统计,排名前两位的是华东和东北地区,华东地区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6.7%,东北地区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4.4%,说明华东和东北地区是研究图书馆大流通模式比较活跃的两个地区,而西北地区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发文量较低,仅占总发文量的2.8%。
(四)论文期刊分布
通过分析某领域的论文期刊分布,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性期刊有哪些。该领域研究论文发表于98种期刊,重点刊载研究图书馆大流通论文的刊物(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6种,发文量85篇,占总发文量的39.2%。在这98种期刊中,图书情报类刊物有22种,共刊载论文94篇,占总发文量的43.3%,从表3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刊物是刊载图书馆大流通论文的主要刊物。同时该研究主题论文也在其他多种期刊上发表,说明该研究也引起了其他学科人员的关注,体现了文献的集中和分散规律[5]。但该主题研究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量较少,发表于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的论文有13篇,仅占总发文量的6%,说明该主题研究并未引起权威期刊的重视与认可。
(五)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能够较为直接客观地反映该论文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6]。笔者对检索文献按被引频次进行排序,被引量排名前十的文献如表4所示,在排名前十的文献中,78.6%的文献来源于图书、情报类期刊,排名前十的14篇文献篇平均被引次数为20.6次,篇平均被下载频次为329.6次。其中,李晋瑞、郑玲合作发表的《“大流通”模式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以及崔惠敏发表《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实证分析》被引次数最高,分别为45次和28次,下载频次分别为750次和580次,这两篇文献均发表于CSSCI核心期刊。这些高被引文献对该主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六)基金资助分析
基金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7]。经统计,从2005年开始,该研究领域有25篇文献得到基金支持,占总文献量的11.5%,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基金资助力度不是很大。这25项基金中,国家级、省市基金项目很少,国家级基金项目仅有1项,而且大多数项目基金均资助于高校图书馆,说明高校图书馆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阵地。
(七)中文關键词分析
对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在宏观上对我国图书馆大流通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能够厘清该领域的分支问题及研究动向,推断出该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该学科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8]。关键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有关键词,一类是非固有关键词。图书馆大流通研究领域的固有关键词有“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大流通”“大流通模式”等,通过分析非固有关键词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手段。
笔者对该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对同义词进行合并,频次3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如表5所示,除了“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等固有关键词外,核心关键词有“服务模式”“流通服务”“读者服务”“管理模式”“流通管理”“管理创新”“问题”“对策”“以人为本”“改进措施”等。核心关键词反映了图书馆大流通研究的热点问题。
1.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
图书馆的宗旨始终是“以读者为中心,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因此大流通模式下改进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升读者服务水平依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
2.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大流通模式在为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流通模式下,读者阅读空间广阔分散,而读者素质参差不齐,有读者将阅览图书随意放置、有读者在阅览图书上乱写乱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图书错架率和破损率大大增加,给图书管理带来了难度。另外,还有一些读者在阅览区大声喧哗、吃东西、乱扔纸屑等,以上不文明行为也给阅览区秩序维护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读者教育、积极寻求问题对策和改进措施是该领域的另一个关注点。
另外,除了表中罗列的关键词外,文献还包含了网络建设、信息服务、智能化等关键词。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更深层次服务模式转变,从基础服务开始向学科服务、信息推送等方向发展。因此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网络环境、图书馆自动化等新技术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流通模式下,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体验和满意度的交互式服务,将会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从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2000~2017年国内机构对图书馆大流通主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发展期,核心期刊发文量较低,核心作者群还尚未形成。
从该主题研究的机构分布来看,该主题研究的机构分布比较广泛,但机构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数作者机构为普通高校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领域对该领域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对大流通的研究未形成热点, 985、211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并未积极参与到图书馆大流通的研究中来。
从该主题研究的合著情况和研究内容来看,该主题研究的论文合著率低,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剖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性研究,并且大多数研究为基础性研究,对大流通模式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独树一帜的观点。
从读者调研方面来看,大流通模式虽然在提升读者服务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但也存在不足,该主题研究对读者的调研分析较少。为更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应针对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用户评价几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总体来说,大流通服务模式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仅是服务形式的变化,更是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服务目标的整体变革。信息时代,只有加快该领域的研究步伐,推动该领域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合作,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同时,保证研究成果的延续性,才能使图书馆在大流通模式下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涛.“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馆员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6):73-77.
[2]章靖平,汪咏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的新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25):21- 23.
[3]石卫.1999~2010年我国政府信息化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7):16-19.
[4]于兴尚.基于15年文献计量学的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1):51-54.
[5]葛怀东,许剑颖.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4(6):55-58.
[6]卢佳青.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8(12):28-33.
[7]张靖,邵波.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定量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1(1):33-37.
[8]傅丽君.国内数字参考咨询研究(2008—2012)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2014(24):133-135.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