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各类妇女抗日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纷纷建立。其中,广东省妇女抗敌同志会(简称“广东省妇抗会”)是抗战初期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妇女抗日团体。它的建立顺应了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潮流,抗战救国的实践,有效地动员、教育、组织了广大妇女群众,也扩大了党的影响,发展了党的组织。虽然广东省妇抗会的活动如昙花一现只持续了八个月,但市、县的妇抗会仍在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其他妇女团体一道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在逆流挫折中坚持斗争,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妇抗会;抗日救亡;广东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262-02
一、顺乎时代潮流:广东省及各级妇抗会的建立
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妇女工作大纲》指出,以统一战线的策略去发动与组织各阶层的妇女、妇女群众组织的形式不限于妇女救国会,可采用各种各色的组织形式和名称……原则在于能组织群众,又能随时公开存在与活动[1]。在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下,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为了加强和扩大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也为了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组织,派女共产党员伍坤顺到救亡呼声社工作,争取该社妇女组负责人李峙山、陈明淑筹建广东省妇女抗敌同志会。经过努力,1938年2月2日,广东省妇抗会正式成立,选举李崎山、陈明淑为正副主席、伍坤顺为常务理事、区白霜(中共党员)为委员。省妇抗会发表了成立宣言,确立了“为动员民众以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宗旨。该会是一个全省性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旨在团结统一广東妇女群众。为了更好地发挥妇抗会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妇抗会建立了党小组,伍坤顺任小组长,党小组直接由中共广州市委派员联系。同月,广州市妇抗会也宣告成立,随后,全省各市、县相继建立了妇抗会,有广州、南海、高明、恩平、开平、三水、新会、博罗、云浮、增城、龙川、普宁、澄海、遂溪、梅县、丰顺、海南岛、曲江、英德、翁源、南雄、河源、台山、新兴、阳江、阳春、高明、惠阳等。从省妇抗全会到地方妇抗会,她们基本群众是工农妇女。在妇抗会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和进步妇女,不少地方的妇抗会由共产党员担任领导或参加领导工作。
二、“抗战救国,匹妇有责”:广东省级各级妇抗会抗日救亡的实践
(一)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广东省妇抗会成立之后,于1938年3月6日在广州净慧公园迎宾馆内举行了第一次干事会议,决定组织工作队、宣传队到工厂、农村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发动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随后,广东省妇抗会的抗日宣传工作便热烈展开。
广东省妇抗会深入河南(当时工厂比较多的地方)及德路一带的橡胶厂、烟叶厂、纺织厂宣传革命知识,方式是召开群众大会和座谈会,女工们觉悟提高得非常快,开始主动提出:在日机轰炸时即开门放人出去防空洞[2]。5月,广东省妇抗会召集了酒楼茶市女职工开展了联欢会,会上女职工轮流讲话,表示妇抗会的每次号召都会响应在前,会利用工作之便宣传抗战救国,后来很多顾客都反应“现在的女招待变得高尚了!”除了对女工的宣传,广东省妇抗会还成立了家庭工作队,深入广州西关、东山做街头演讲、家庭访问,对妇女进行宣传动员。4月,广东省妇抗会为了进一步团结下层乡村妇抗会力量,组织了20多人到瓦窑乡做家庭访问和演出宣传。6月,派出五人与春雷剧社到高明、三元里、江村一带乡村进行大规模宣传。经过一系列宣传,妇抗会规模得到了扩大,在4月1日的会员重新登记中人数已达八百名[2]。
各地方妇抗会在广东省妇抗会的带领与号召下,也同样组织了宣传队到各阶层妇女中宣传抗日,如增城妇抗会组织了一百人的工作团下乡进行宣传,恩平县组织轻骑队下乡宣传,开平妇抗会召开宣传抗日大会,高明妇抗会举办多期讲座,运用小报、墙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还开办了刊物《恩平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抗会自上而下掀起一阵宣传热潮,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她们抗战激情和民族意识,为后续的动员工作奠定基础。
(二)动员妇女募捐、支前,慰劳
妇女是抗日的重要生产力量,抗战期间大多数男人上前线或出外谋生,生产支前的重任责任落在广大妇女肩上。在广东省妇抗会和地方各级妇抗会的发动和领导下,妇女群众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支前热。
在东江,不少妇女在当地妇抗会带领下,组织“帮耕队”“耕田组”“生产互助组”,无偿地帮助军烈属耕田、收割。据统计,1944年,东江抗日根据地群众缴纳公粮达五万担,1945年达二十五万担[3],为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提供了保证。在广州遭受轰炸后,广州市妇抗会成立救护队派往各医院服务,成立战时服务团到医院、灾区为伤病员、难民服务,到前线阵地慰劳抗日将士。恩平、南雄妇抗会经常派会员赴伤兵医院为伤员写信、洗补衣裳。四邑妇抗会的妇女跑到前线负责担架救护工作,还有些和指挥官一齐站在最前线,鼓励士气。四邑妇抗会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募捐和上前线慰劳,参加的妇女很广泛,募得的钱超过三千元,米薯饼近百担,棉衣约千件,雨衣百余件,其他鞋袜、毛巾等零星物品也很多,又经常写慰劳信到前线去[3]。汕头妇抗会组织募捐,募集了手巾、棉背心五千、慰问信五万送到前线[4]。江门镇水上妇女抗敌同志会制定捐款箱50个,悬挂艇内,长期捐款以慰劳前方将士[5]。
在各地妇抗会的动员下,“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服从前线,一切支援前线”成为广大妇女的战斗口号和实际行动。广大妇女积极募捐支前,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
(三)以识字班、夜校为阵地,传授抗日救亡知识
抗战爆发后,广东省党组织认识到动员广大妇女参战的必要条件是在妇女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启蒙工作,所以增强妇女战时基本知识与技能成为妇抗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1938年5月,广东省妇抗会将橡胶厂、纺织厂女工组成12个识字班,学习抗日救亡知识,教授革命道理。广州市妇抗会也积极响应,开办了战时知识训练班,参加者80余人,之后又招收水上蛋民妇女50名。随后,云浮、高明、增城、澄海、台山、江门、开平等县的妇抗会也都相继开办了识字班、夜校等。台山、江门、开平开办妇女救护训练班,不少教师、学生到救护班任教,向妇女传授救护知识[6]。汕头市妇抗会在农村劳动妇女中组织妇女夜校或识字班。据不完全统计,到1939年,潮汕地区有8 000人以上加入了妇抗会,参加妇女夜校识字班的有43万人以上,普宁县办识字班一百个以上,参加学习的人数达五千多人。普宁瓜园村只有1 000余人口,办了4个识字班和8个家庭小型识字组,女学员达220人[7]。
各地妇抗会通过识字班、夜校向妇女群众传授革命知识,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加强了妇女抗战的决心。
三、逆流下的斗争:广东省及各级妇抗会的限制、解散与恢复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各领导机构撤离,广东省妇抗会被迫解散。所有党员、工作人员及积极分子由城市转向农村,继续运用基层妇抗会团结教育妇女,发展农村党组织。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广东省各地妇抗会遭受了重创。在潮梅地区,妇抗会先后在国民党当局以“整顿”“改组”的名义下被迫解散。兴梅各县的妇抗会也被国民党组织强令解散,查禁了进步书刊[8]。中区恩平、台山也被要求改组或解散。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多次制造反共摩擦,各地的妇抗会活动被限制,暂时进入了低潮。此时妇抗会的同志一方面加紧下层基础的建立,动员群众力量去争取妇抗会的存在,同时也正确统战,尊重并联络当地知识妇女及上层妇女,推动她们的领导,缓和紧张空气。但到1940年,各地妇抗会仍基本被迫解散[6]。妇抗会成员改用其他形式如姊妹会、婶母会、互助社等,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4年,极少数的妇抗会组织开始逐渐恢复,1945年,潮阳县妇抗会重新成立,号召妇女行动起来,恢复妇抗会。各区、乡妇女在县妇抗会领导下,纷纷投入支前的各项活动。
四、结语
妇抗会的成立与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广大妇女抗日救亡的愿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省各地妇抗会成为确保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广大广东妇女在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一份贡献。广东省各地妇抗会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抗战时期妇女统一战线的形成,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缺点,如太过政治化、运动式,但能正确运用统战经验仍值得借鉴,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2]伍坤顺.回忆在广东妇女抗敌同志会的战斗岁月[J].广东妇运历史资料,1987(20):23.
[3]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汇编(1937-1945)[M].广州: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1988.
[4]汕头市中共党史学会.潮汕党史研究(第2辑)[M].汕头:中共汕头市委统一在线工作部,1986.
[5]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第五卷)[M].廣州: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档案馆编印,1991.
[6]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 妇女工作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7]广东省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汕头市志 第1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8]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梅州市志 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