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杰 南芷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与推行,对现阶段教育模式而言是新的尝试。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群体综合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育模式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的意义入手,阐述新课改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中学语文课堂教育面临的困境,最终提出新课改背景下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109-02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对国民整体素质提出新要求,提高国民素质成为当下各领域关注的重大话题。语文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国民素质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近几年,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部门也颁布诸多强化中学语文课程教改的政策。经过国家教改政策的执行与近些年教育实践,语文学科教改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中学语文教育实质却并未获得转变,也未达到教改要求,其中大多来自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因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植,多数教师缺乏延伸教材知识内容的勇气,导致语文教学和教改要求相悖。现阶段,中学语文教改当中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新课改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并未落到实处。如何建设一条既能应对传统应试教育,还能达到语文教改目的的可行性路径,是当下亟待解决与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创新的意义
伴随新课改工作持续深入,提高课堂教育实用性与有效性,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主动性与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新课改思想的导向下,中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为重视运用与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在全新的课堂教育中,语文教师可联系教育内容与学生个性及共性特征,多维度、多层面展开语文教学。新型教育手段能够使学生体验到遨游在语文知识海洋中的快乐,迈进学会、会学、创学以及乐学的境界,并在学习中持续提高学科综合能力,进而为全方位提高中学语文教育质量打下基础。
二、新课改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转变教师角色
以往的语文教育模式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语文课堂环境沉闷,往往是教师基于教材进行知识讲授,学生相对被动地听讲与记录笔记,导致语文教育效率整体偏低。新课改提倡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师生平等,将学生置于课堂教育主体地位,教师由以往课堂主体转变为课程主导。基于整体视角来看,中学语文学科作为开放以及具备创新和活力的基础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相对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融合社会发展现实要求,设计对应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同时,在持续探究和实践过程当中,中学语文教师应养成自我调节能力,并能够按照社会发展所提出的现实诉求持续更新与发展语文教育。简言之,新课改理念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自身角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彰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二)转变学生学习模式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学课堂教育观念也随之发展和更新。新时期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要求学生群体构建崭新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模式,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斷转变其学习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初中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模式大多依赖机械化记忆的方式累计语文知识,在这一学习模式下,难以获得理想化的学习效率与成绩,并且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不够深刻。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新型语文课堂学习模式的运用,呼吁学生积极组建学习小组,并在小组间进行合作式以及探究式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群体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得到更多技能和知识。
(三)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并非局限在学生对课程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而是更多地重视检验和改善学生语文学习以及教师教育水准,在持续探究和实践中健全中学语文学科设计,从而为优化课堂质量打下基础。在新课改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评价不再过度重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新课改对于教学评价内容有明确规定,涵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及方法,这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教学评价模式的三维目标。据教育实践证实,新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群体综合发展,并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进行。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目前,我国中学阶段语文课堂教育仍旧存在学生兴趣缺失的情况。这一情况的产生和存在对语文教育质量提升造成阻碍。虽然新课改不断推行,对于以往的语文课堂教育模式造成较大冲击,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语文成绩也始终处在较低层次。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耐心不足,经常利用权威维护语文课堂秩序,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渐渐形成消极抵触心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呈现在语文课堂纪律较差以及师生矛盾突出等。多数状况下,学生处在被动应付教师要求的状态下,语文课堂整体环境较为沉闷紧张,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其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质量较低,最终教育效果也难以有效提高。在此情况下,唯有转变学习和教育方式,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才可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教育观念滞后
伴随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可发现当今中学语文课堂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一直以来,我国初中阶段广大语文教师被传统教育观念所束缚,教育观念较为滞后,教育手段单调,语文课堂环境并不活跃。换言之,这一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基本是环绕教师个体而展开。如果这一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长期应用,将会剥夺初中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会制约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学生思维拓展会造成阻碍,使得学生群体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知识获得状态下。久而久之,中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育便会发生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对语文学科长远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三)教育目标较为模糊
基于课堂教育方面而言,教师是教育目标设计主体,但身为生成教育目标主体的初中生也应参加到教育目标设计中。因此,教育目标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促使其在契合语文课程目标要求的同时,还可顺应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教育目标产生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与教师、学习对象展开协商、对話以及沟通的过程。但是,现阶段教育目标相关研究以及有效教育研究鲜少注意学生学习活动,也并未针对其学习活动展开深入探究,致使课堂教育当中学生群体活动泛化、形式化乃至缺失,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育目标较为模糊。因此,语文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合理化设计,从而促进语文教育创新发展。
四、新课改背景下创新中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课堂引进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辅助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获得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语文教师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还可为学生讲授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功能,在《岳阳楼记》篇章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屏幕营造教学情景。伴随古典乐曲的响起,为学生展示岳阳楼图片,同时针对岳阳楼这座建筑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想象若自己此时站在岳阳楼上所产生的想法。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并导入本章教学内容。凭借多媒体的诸多功能创造教学情景,不仅可将教材内容有关知识直接且形象地为学生呈现出来,还可调动其学习兴趣,从而通过信息化教育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了解。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现阶段,素质教育呼声持续高涨,并且推行也获得一定成效。但实际状况表明,中学语文教育仍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中考与高考的限制,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广与多,忽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导致学生肩负沉重的负担展开学习。因此,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教育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育,充分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同时,课堂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应利用教法渗透学法,以及将优化学生学习模式作为着力点,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摒弃落后与陈旧的教育观念,创建高效且灵活的教育体系。
(三)明确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改注重学生群体价值观、知识与情感的全方面发展。不论是教师按照现有知识与观念设计的教育目标,还是以考试为基准设计的教育目标,均无法呈现课程设置的全面性特征。新课改实施后,在理论层面上,中学语文教师逐渐把课程标准作为教育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基调的教育目标设计,旨在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如何借助语文课程独特的优势推动每名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伴随此过程生成的正确价值观与情感体验。在这一背景下所设计的教育目标,教师不但关心学生对于某个知识能否深刻记忆,记忆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某项技能是否真正生成以及应用到实践中是否熟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切实把握住课堂教育模式创新的方向,主动创新并应用新型教育模式。由于新课改工作的推行处在发展初期,广大教师要积极顺应新课改需求,勇于创新、更新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尽力实现教学相长,发挥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语文作为基础性课程,课堂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和教师教育成效,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育对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持续探究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为提升国家语文教育水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邹耀鑫.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665-676.
[2]张晓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C]//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北京: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72-180.
[3]伍芯莲,杨艳辉.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6(26):96-97.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