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秀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已经成为当下时代运用最为广泛的互联网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逐渐显现出教育内容流于形式、社会负面舆论对学生信仰形成的影响以及学生自控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教学;强化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加强社会监管,宣传正确信仰;规范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过程;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话语权,希望能够为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041-03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思政专项课题“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与对称研究”(19VSZ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当今社会发展形势日益复杂,要求全社会共同合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理想信念照亮中国奋斗之路。这一要求对于新时代青年群体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应该强化自身意识,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工作搞活,推动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好思想指引工作。
一、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积极影响
信仰作为社会大众最为核心的思想观念,逐渐在影响着人类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于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将其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通过实践外化于社会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与理想信念。现如今网络社会思潮的出现,不断冲击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为学生形成正确思维观念奠定良好基础[1]。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
科学的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树立正确科学的信仰,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避免误入歧途,从而收获有意义的人生。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同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开展座谈会时,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当代青年需要具备的重要思想品质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当代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因素,大学生准确辨别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对于网络以及社会中出现负面因素容易受到干扰,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其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而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为学生普及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学生个人修养与思想素质。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社会主义时代人类不断完善的政治理论,是优秀的文化产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包含的多重因素不断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这一信仰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辩证思想观的内容,而且其中还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大局意识以及看待历史发展的辩证主义政治观念,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之路仍然在不断探索中,需要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政治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当前,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铺天盖地涌入高校中,为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高校中的教育,为学生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效的路径,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打好理论教育基础。同时,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仍然是正能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高校将这些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相结合,渗透到思政教育课堂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践行。
二、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消极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长久以来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当前随着社会形势的日趋复杂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逐渐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加重视,曾经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今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发展出网络教学方式,这些变化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和便利条件。但其中网络时代的变化也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阻碍作用,其消极内容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健康内容,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
(一)阻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当前,随着網络社会思潮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进行调整,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背景,将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但是,网络发展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大量负面网络信息的涌入给高校学生带来思想上的错误指引,部分学生开始怀疑自身思想价值观念存在的意义,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经严重阻碍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更加阻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不利于学生学习健康内容
由于网络社会思潮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多元化途径,但同时,当代大学生由于还未完全步入社会,思想观念仍处于塑形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网络和社会中的不良信息侵入学生大脑中,使得学生自身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久而久之,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同时,当前使用网络接触社会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成为其中的主要群体,其自身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不仅能够影响网络主流思想的走向,同时也能将其带入现实思政教学课堂中,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健康的思想教育。
(三)不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
网络思潮是一种集体性的外在化表现形式,人类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二者不断变化过程中,价值观才能够逐渐形成。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拥护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方向,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其蕴含着大量背离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与虚假信息,一定程度曲解和抹黑了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情况,给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错误指引。
三、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只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并未单独成为思政教育体系,使得这部分内容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内容较多,无法充分发挥实际教育作用。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中逐渐加入互联网信息,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网络信息的良莠难辨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容易受其影响,从而成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阻碍。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过于形式化
当今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不断冲击着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尤其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正确思想观的形成存在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较为形式化问题方面。当前,大多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都是与思政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其涉及理论知识居多,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价值指引、人格品性树立等内容,主要依靠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正确观点分析,这一教育方式虽然有利于提升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但是对于学生实践化存在一定困难,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只在教学中针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并未对当下社会如何践行这一实际内容做深入阐述,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薄[4]。
(二)网络教学技术有待提升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需要高校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同时随着网络化教学的普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逐渐开始运用网络技术。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网络化技术操作水平較低,只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教材内容简单复制,或者制作教学PPT等基本操作,对于网络视频剪辑、字幕搭配等教学技术还不够熟练,因此极大限制了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多方培育路径。
(三)社会负面舆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的重要获取途径。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中出现的大量负面舆论,比如虚假新闻、市场功利化严重等现象,极大影响了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而且,现代社会中,以网络为主力的社会传媒力量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媒体违背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主流文化,误导舆论发展走向,此现象不仅在思想观念塑造方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四)学生自控能力不足
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重要渠道。但是当代大学生由于各方面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面对社会各界尤其是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出现自控能力较弱现象,其广泛浏览微博、贴吧等软件中的事件新闻,运用自己朴素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对其中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还在网上对事件新闻予以评价,这一行为虽然充分展示了学生思想观念水平,但是部分学生发表的不实言论无形之中传播了负面能量,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不利于其正确思想观的塑造[5]。
(五)网络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当今信息化开放性特征,对其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中大量不良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形式传播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状况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网络信息系统较为庞杂。网络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为不良信息存储和传播提供了发展空间,大量不良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涌入高校大学生面前,成为学生浏览或关注的内容。第二,网络监管力度不足。对于网络信息系统发展速度的加快,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力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有效制止或杜绝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出现。
四、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具体策略
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各方面的快节奏及多重复杂背景,为当代大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阻碍。尤其是当下,市场功利化、拜金主义等思想不断涌入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为此,为避免高校大学生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淘汰者,需要加强对其正确思想的指引,比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高校只有积极面对社会发展的形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一)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教学
当前,在网络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出现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浮于表面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需要高校调整教学方式,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活动,比如放映我国革命斗争的影片,引导学生上台分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校内关于思政教育主题内容的实际现象,比如助人为乐、爱心捐助等活动,将其作为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的参考素材,在思政课堂中与师生分享。
(二)强化教师网络教学技术
对于网络社会思潮不断渗透的今天,为避免高校学生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扰,需要高校教师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将其中积极正面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从思想上辩证看待网络技术,运用其积极的一面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供助力。教师平时可以积极参加校园网络技能操作培训项目,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其次,教师需要加强网络技术在思政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良莠信息,可将案例对比、故事讲述以及播放网络视频使用方法等内容运用到教学中,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提供指引[6]。
(三)加强社会监管,宣传正确信仰
信仰是人在不断社会实践过程中内心产生的自我认知,其源于现实又超于现实,能够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监管,宣传正确信仰。首先,可以借助新闻媒体力量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虚假信息、不实言论等内容进行披露,并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引起社会群体尤其是各类高校的重视。其次,可以借助社会舆论,引导正确价值发展走向。相关部门可将社会当下正面热点事件信息通过报纸、网络以及其他传媒工具进行传播,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信仰。
(四)规范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过程
随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视力度,规范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过程。首先,高校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自控能力。比如定期开展思想教育主题讲座,要求学生定期完成思想教育心得体会,或者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其次,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范围。不仅包括思想信仰教育领域,还需要包括政治教育以及文化引导。同时,也可以举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交流会、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论坛等,丰富学生学习过程。
(五)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话语权
针对当前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对于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阻碍作用,需要高校及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高网络话语权。首先,从高校角度而言,高校需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平时思政教学课堂中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独立成章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在校园网络中设置透明化的监管环节,对于校内人员实行分层管理,一旦发现校园中有人传递负面信息,能够准确定位,对其进行教育和处罚。其次,从相关部门而言,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对于网站来源、内容以及用途需要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网络正面信息的传递正常通畅[7]。
五、结语
当前,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成,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当树立责任意识,起好带头作用,为了共同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一精神支柱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高校大学生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信仰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亚峰.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0):51-53.
[2]田俊,张敏.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机制的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17(7):137-138.
[3]高国栋.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实事求是,2018(11):37-38.
[4]王静仪.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要素分析[J].教育论丛,2018(8):92-93.
[5]高旭君.网络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6]赵华伟.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6.
[7]栾新凤,马菊敏,刘士臣.仪式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19(12):122.
(責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