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的探索与运用

2020-09-10 00:53:39李晓青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运用

李晓青

摘要: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促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很难适应新的生产环境,作业成本法因为适应这种生产环境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为使企业更加准确计算产品成本,探讨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以期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运用

引言

成本的精确核算对一家制造企业而言绝对是重中之重。只有成本核算准确了才能帮助企业给产品做出更科学的定价,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现状,有利于管理层做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决策。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有助于企业对各项产品成本的精准核算。通过将企业生产流程划分为多个作业中心,并对生产全流程以作业进行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准确性,做到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成本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ABCM)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一种以提高客户价值、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企业作业链中的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分配计算产成本,并深入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监控追踪,将企业成本信息按照作业类别分类清晰列式,帮助企业管理者实时掌握各项作业成本水平,分析那些是增值作业、那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作业需要调整修正,指导企业进一步精简作业,精简生产流程,剔除冗余作业,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二、作业成本法应用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核算效率,提高成本信息准确性,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产品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基础资料收集记录工作,这关系到企业生产、销售、成本核算、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推行作业成本法之前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其在企业中是否可行、是否能顺利推行以及是否能取得预期结果。

因此,要想顺利推行作业成本法并获得预期效果,对企业的软硬件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同时还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训,如果企业在这两点上比较难以完成,就比较难以推行作业成本法。

(二)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如果系统建立的过于复杂,操作人员难以快速高效运用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系统的设计一定要简洁、合理,尽量减少冗余工作量,去除繁琐的步骤,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加强系统可操作性,提升系统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

(三)成本效益原则

作业成本法运行过程中的成本主要集中于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而收益主要体现在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再确认成本动因时,对成本动因划分越是精细则越能够精准的反映真实的成本信息,但是相应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就越难,作业成本系统的建立难度也就更高。如果选择某一项成本动因时,选择其所带来的收益远不能弥补由此而增加的工作量时,那么这项成本动因的选取就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应该被放弃。反之,若是收益大于所付出的工作量,则应该选取。对于成本动因的取舍首先应建立在不会对测算结果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成本测算结果的真实可靠。

(四)适应性原则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市场需求也各不相同。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能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并及时调整自身生产计划,管理方式、核算手段等。因此,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和更新作业成本计量单位的信息,及时根据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调整更正,甚至重新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相關工作人员就应该提前考虑这些因素,为后期系统的更新流出足够的余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一)业务流程设计

业务流程设计是作业成本法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作业成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流程设计主要包括对各项作业以及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入账等。作业成本法中涉及的业务流程主要有凭证流程、成本流程、核算流程三方面。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中会产生相应的凭证,凭证会随着作业成本法的程序经历生成、传递到归档的过程。凭证的生成及传递过程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先制单、然后复核、稽核、会计主管签字,最后装订归档。这一流程因为涉及到不同职权的多个岗位,因此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限制。凭证的传递流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凭证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并同时考虑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式和特点,做到整个传递流程完整、高效、安全、可追踪。

(二)成本流程设计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可以看出,在作业成本法运用过程中,资源作为产品成本核算的起点,由资源分配至作业,再由作业归集到产品,这一过程也反映了企业资源消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资源可以对应为资源成本,作业可以对应为作业成本,产品作为最终结点,对应产品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对应的成本流程应为,从资源成本流向作业成本,再由作业成本流向产品成本。成本的转移方向恰巧与资源消耗方向相反。

(三)作业成本计算程序

1 作业的认定及分类

作业是指企业为生产某产品而为此进行的消耗一定资源的操作过程或生产活动,它分散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因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等的不同而不同。作业的认定就是要根据企业每项资源的消耗对对应的作业进行区分和定义,识别其与其他作业的不同,并分析其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

2 归集分析成本动因

企业的各类资源在被消耗时就己经按照传统的方式归集入账,因此在分析相关作业的成本动因时也可以直接按照现有的计量标准直接分配。例如,将直接材料消耗对应归集到相应的作业中,将实验人员工资直接归集到相应的实验作业中去等等。之后,再根据消耗资源的性质或者对应作业的类型来最终确定相对应的成本动因。

3 建立作业成本库及成本计算模型

选定成本动因后,就可以将具有同质成本动因的成本进行归集,形成成本库。每个成本库又可以归集相对应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器设备使用费、管理费用等。建立不同的成本库并按照多个标准去分配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计算汇总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成本计算模型建立好开始运用之前,要对其中的主要作业、使用的成本动因、分配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对其中涉及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成本法的运行模式,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总结

作业成本的计算并不是作业成本法的终点,更主要的应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作业成本管理,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改进产品成本结构,提高产品成本核算准确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永莲.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财会学习,2019(1):56-58.

[2]江蔚.探析墓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业成本控制[J].时代金融,2018(3):195.

[3]金红燕.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21)12-13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运用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01:44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18:55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01:24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7:56:19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3:18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