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存在课程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进行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财务管理,有些教材也称公司理财,主要研究企业如何进行投融资等重要的财务决策。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繁多,但重点不突出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基本都含有以下内容:财务管理基础知识,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甚至还有管理会计的一些内容。斯蒂芬A·罗斯认为:“许多初学公司理财的读者总是认为公司理财是一门把各种无关的论题汇聚在一起的大杂烩。”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学习感受确认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与之相比,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很容易发现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处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财务管理课程相对偏难,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财务管理课程有一部分数学内容,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这些内容对有些同学比较难。
(三)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大多数传统的财务管理教材是以财务经理视角去编写课程内容的,比如相关例题与习题的背景也是财务经理面临的一些财务决策。学生缺少相关经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同学很少能够毕业后能够立刻走上财务经理岗位。因此,在短时间内,对于这门课程内容,学生很难达到学以致用。
(四)难以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
财务管理的知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这一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基本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2.能力目标:
(1)持续且快速学习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这也要求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
(2)财务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
(3)财务决策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决策能力。
(4)沟通能力。
3.证书目标。
教学内容的設计应考虑到学生的考证诉求,教学内容设计应有助于学生考取相应专业证书。
(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原则
1.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可以并入其他课程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并非不重要,而是与其他相关科目存在一定的重复,所以可以并入其他课程,提升授课效率。
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可在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讲解。期权、期货、衍生品和套期保值可在风险管理课程讲解。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点,可并入管理会计课程中讲解。
(2)重点讲解部分
主要有价值评估基础、资本成本、证券价值评估、项目投资、企业价值评估、资本结构、长期筹资,营运资本管理等。
这部分内容可简单归纳为企业的基本投融资问题,这些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知识,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
(3)其余内容可根据实际授课情况适当缩减
2.简化数学相关内容,只保留必要的数学知识
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涉及到数学相关的部分,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数学公式推导及计算,只保留与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数学知识。
3.增加和学生生活实际更贴合的例题和习题
比如:
例题1:根据相关资料,从财务学的角度判断甲某应该继续上学还是工作的决策。
例题2:根据甲某预计的未来花销,如果实现财务自由,那么需要攒够多少钱。这里面涉及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通过这类题型的训练,可使学生了解到,财务管理并非仅仅适合企业,也和生活中的金融决策息息相关,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三)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
根据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把资产和负债分类: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移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其中: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即对应财务管理中营运资本管理的内容;
长期资产,对应企业应该如何进行长期投资的问题,涉及财务管理中价值评估基础、项目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等内容;
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应企业如何进行长期筹资,涉及财务管理中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筹资等内容。
上述涉及财务管理的内容,就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史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原书第9版),吴世农等译,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3
[3]刘钊翔:“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智富时代》,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