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宇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日益突出。故本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建培育工作的特性,从创新党建培育工作管理机制、针对性拓展党建培育新模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其陷入“身体先行,灵魂还未上路”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培育;学生工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中外合作办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虽然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学生党建培育工作时间短、规模小、难点多,但更应思考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将工作的难点转化为工作的特点和亮点。这不仅仅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建培育现状
(一)从党建培育工作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模式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学生党建培育工作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势必延续到党建培育工作上来。
1.党建环境特殊。中外合作办学,顾名思义是与国外学校共同创办管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就使得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会产生不同文化或思想的相互碰撞。这种相互碰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建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教学方式特殊。中外专业的英语课一般由外教授课,且每个学期都必须开设该课程。另外,部分专业课也是采取以外教为主,安排中文助教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与其他普通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大相径庭。
3.学生培养模式特殊。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一般是指学生在国内接受三年的大专双语教育,再出国继续深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党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的中断,后续的发展、培养、考察、转正就会出现断层和空档。
(二)从学生生源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个性更为突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普遍偏贵,这使得招生生源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且多为独生子女。这样的“00后”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乐于在网上探索、接收、转发各类信息,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还处于比较稚嫩的发展阶段。其次,他们易以自我为中心,自身性格较为鲜明、突出,注重维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偏向选择个人利益,缺乏奉献意识。另外,他们大多成长经历顺利,缺乏生活的磨砺和奋斗的意愿,在思想上更容易感到困惑,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建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党建培育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
1.党建培育发展时间和空间具有局限性。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最终成为发展对象,一般需要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但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也仅有三年。一方面,对于在国内刚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组织培养后便要面临出国学习的学生而言,在国外难以受到党的教育,党性修养会出现短板;另一方面,组织也无法及时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党性不纯洁的情况极易发生。
2.党建培育模式具有局限性。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短,党建工作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培育模式较为单一,以上党课、解读政策性文件、学习学校学院党建官网、知识点考试等理论性指导为主,缺乏实践类教育。再次,学生党建培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有其特殊性,但党建培育没有“对症下药”,党建载体和资源挖掘不够,时效性不强。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分层严重,培养、选拔难度高。基础较好、综合质较高的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前往国外高校深造,这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但入党愿望不强烈。而不出国的学生出于就业的考虑,即使希望入党,但是他们的思想认识、入党动机不够明晰,综合素质也可能不是中外合作专业中最优异的那一部分同学,这会增加选拔难度。
(三)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缺乏主动性。一方面,学生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存在虚荣心理、从众心理,功利性强等问题。他们或认为入党有利于就业、升值,或跟风周边同学,自己的主观意愿不强烈。这导致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就极易放弃接受党的教育。另一方面,目前的理論学习多为集体授课,比如参加党校培训、参加考试等,学生对于有效信息接收程度低,缺乏理解和领悟。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党建培育新思考
(一)创新党建培育工作管理机制
1.党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可配备一位专职学生党建工作者。安排一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外语能力强的人才担此重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党建培育工作必定能事半功倍。另外,也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专职教职工的党建培训、管理及考核。他们多与外教、机构老师联系,普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但是党建工作理论性和原则性不及其他老师,因此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和规范。只有将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教学工作协同推进,才能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和谐发展。
2.境外党建工作常态化。即使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身在海外,也不能松懈对他们的党建培育。可依托互联网平台,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面对面、集体式方式,通过网上平台实现对党的学习教育。比如在网上一对一视频谈话、将国内学习党课同步传送至国外党建小组等,打破时空、距离的约束,使网上平台成为国外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成为国内党组织考察、管理国外党员的有力抓手。
(二)针对性拓展党建培育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背景、师资力量、办学方式有其特殊性,针对这种特殊性,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比重,多组织同学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地方爱国主义基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上下功夫,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课程内容更饱满;让党建进公寓,在学生寝室设立“党员寝室”、“入党积极分子寝室”标志牌,并在公寓楼开展党课培训、谈心谈话,使学生党建培育润物细无声。
(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培育工作是我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落实落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现在的“00后”青年多接触新鲜事物,对于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可推出中华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组织国学宣讲志愿者团队、组织参观金华博物馆等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红色革命文化之甘露。体验红色革命文化的育人模式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新中国创立的艰辛,更能让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中自然形成并牢牢扎根。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在食堂、体育馆、宿舍等地做好文化长廊,确保大学校园这一阵地在中外合作专业学生身上固若金汤。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赵天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讨[J].智库时代,2017.
[3] 解艳华.中外合作办学:新时代、新征程、新机遇、新挑战[N].人民政协报,2017-11-15(9).
[4] 中外合办高校加强党支部建设初探——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J].魏赛丽.学理论.2019(12).
[5]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研究[J].茹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