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考选择题,养成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2020-09-10 22:53罗丽
高考·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选择题史料时空

罗丽

一、什么是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历史选择题依托史料叙述,以最佳选项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究高考试题,注重解读史料,探讨事物的因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高考历史选择题突出考查考生历史解释能力

2019年全国一卷12道选择题突出了对考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考查。现分析如下: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史料叙述了两个历史现象:一为商朝17代30位王,王位继承方式多为兄终弟及;二是西周11代12位王。这两个历史现象呈现出王位的变化信息:西周相对商而言,朝代和王的数量减少,这表明朝代的更替和王位的变更趋于平缓。结合西周历史时期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能合理解释朝代的更替和王位的变更趋于平缓的历史原因。此题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史料实证的素养。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史料所述的是中央与地方诸侯王势力的经济现象。把这种现象放到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就得出朝廷对诸侯王做法所产生的结果。时空素养凸现。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此题历史叙述与选项之间的推理,考查了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唐玄宗的诗赞美了在拔河习俗中所体现的英勇气概,可以推知唐代崇尚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却无法推论出耕战结合观念到底是否深入人心。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山东东昌府是产棉区,棉花流向江南,生产成为棉布,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明代江南地区纺织业发达的经济特征,就合理解释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时空素养凸现。

28.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把材料所述的三位名人简历表加以對比,发现其中的关联:三位都出身科举,但都从事的是近代工业。结合19世纪末20初历史阶段特征,最合理的解释是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时空素养和史料实证素养相结合。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史料叙述中,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在1919~1922年,“革命”一词出现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科学”。把这一现象定位这个特定的时空,最合理的解释是民族救亡运动兴起,知识分子关注更多的在救亡层面上。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救亡的道路,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潮流。时空素养凸现。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史料叙述中,毛泽东的观点是基于中国社会性质和国情所作出的分析和论断。把这种论断置于1940年分析,此时正处于抗战时期,国共联合抗日,毛泽东主张联合资产阶级应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时空素养凸现。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历史叙述的时空是1954年的上海与东北,内容是俄文书刊借阅量的增加。结合1954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国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东北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等信息,合理解释了材料现象的原因。

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史料叙述了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的职能。由“审查”和“最终判决”的职能,合理的解释只有C。判决体现权力源自陪审法庭。史料叙述本身就包含了这种角度的解释。史料实证素养凸现。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此题考查考生的唯物史观素养。题干材料对历史原因解释的探讨中,要求考生把历史原因准确阐述出来。材料叙述已经定位于生产力的角度(拉美国家……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故历史原因正确的描述是“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社会形态的变迁”的原理。

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史料叙述中提到的信息“修理过唧筒的瓦特”,“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与“该过程表明”,角度指向明显:“劳动实践。”这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创造的特点。史料实证素养凸现。

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历史叙述空间是“瑞士”,永久中立国。现象是“达达派艺术”的表现方式,创作元素随意,体现了反传统的特点。把“中立国”和反传统的表现手法这些信息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分析:战争带来了破坏和混乱,“达达派艺术”表现了反战争反传统的特性。史料实证和时空素养凸现。

三、历史解释核心能力的养成

从上述选择题的分析过程中,不难看出,历史解释能力的养成,离不开以下思维品质活动。

唯物史观思维。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它有助于我们通过历史的繁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要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历史选择题的讲解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每一个后者都会对前者产生反作用等等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来解读史料。

時空观念思维。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历史事件置身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史料有准确的理解。在阅读历史选择题史料时,提醒学生首先就要根据时间信息或者文字信息判断出历史叙述的时间和空间,学会建立特定时期的历史现象和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

史料实证思维。史料实证是学习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遗存或史料叙述。因此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在选择题中,历史情景材料的设置,一定包含了史料选取者的意图。在引导学生解读史料时运用史观和时空观念辨析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史料作者或选取者的意图,来判断史料叙述和选项(也是史料叙述)的真伪和价值。要善于从史料叙述中提取信息,作为形成历史认知的可靠依据。

家国情怀素养。家国情怀是学习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等。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浩瀚的史料叙述,命题者都很容易的选取材料来突显家国情怀。

上述思维品质和历史解释被称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这五种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最终体现在历史解释能力中;或者说,合理的历史解释体现了解读者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当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强调学科素养的对应。高考历史选择题尽管史料涉及面广,但史料叙述短小,阅读难度相对不大,命题规范,学科思想突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近五年高考选择题试题,带领学生,分析材料,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思维品质来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促成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选择题史料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