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可通过设置巧妙的提问来带动学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当代的语文教师来讲,应当重视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巧妙运用这一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职语文;提问
一、中职语文课堂提问的不良倾向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不赞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追捧,为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这一方式成为了课堂中日益流行的方式,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场景和频繁的教学互动,实则不然。褪去公开课的华丽外表,常规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们的自问自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没有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究其原因,大抵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很好的与学生的学情对接。这里就需要考虑教学效益,假如教师提问时问题的内容过于细碎,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会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现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提问的内容太过深奥,将会导致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假如问题过于容易,也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培育学生、提升其智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也相对有限。
由此可知,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门艺术。
二、中职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一)牵一发动全身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即可发挥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故此,提问应当具有提纲挈领的功能,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全文进行思考、统领全文主旨。
如《雷雨》这一课时,课文很长,如果教师的提问太过琐碎则会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否真实?这个问题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学生沉默了片刻,随即便有各种回答的声音,伴随着激烈的讨论。
在教《哦,香雪》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对香雪夜行30里路,用40个鸡蛋交换一只自动铅笔盒的行为是否值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二)大事化小
课堂提问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提问过程中豁然明朗。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合理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在适宜的难度下学生能够有思考的空间、都具备回答的条件,并且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一些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还没有就课堂问题进行足够的思考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如此一来,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提问并未发挥其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作用。如此一来,课堂提问不只是未能够起到预期效果,导致学生思维受限还挫伤了其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并不符合新课标“高效教学”的要求。
《项链》一文的作者最终批判的是当时法国社会所盛行的崇尚浮华势力的现象。不过,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使其意识到作者的这一主旨思想呢?如果只是对人物进行分析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但是如何教师直接向学生们提出略显勉强。因此,我对文中玛蒂尔德的性格进行了分析,设计了课堂提问的问题:第一,结合刚才我们的学习,在你看来玛蒂尔德有着何种性格特征?顽强有毅力、爱慕虚荣、诚信、喜爱享受。第二,当她意识到自己丢失了项链之后,她的性格出现了转变,是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吗?玛蒂尔德的本性依旧是爱慕虚荣的,这些在她空闲时的回忆中能够发现。第三,什么影响了玛蒂尔德的变与不变?影响其改变的是社会风气。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意识到了作者借助《项链》一文想要揭示的是这种不良风气带来的影响。这三个问题的提问,不只是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和理解。
(三)明知故问
教师的提问应当制造一定的“冲突”、“障碍”,以激发学生思维,发挥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任何一篇课文来讲,学生在初始学习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分析,以巧设“障碍”,以形成一种心理“冲突”,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急于解决这种“冲突”的过程中而得到了调动,如此一来,也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我愿意是急流》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的意象,学生在回答到 “荒林-小鸟”这组意象时,我故意问到:为什么不是“茂林”?学生愣了一下,我接着说道,茂密的树林不是更能为爱人遮风挡雨,提供荫蔽吗?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借此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为了爱人甘愿牺牲自我、無私奉献的爱情理念。
三、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能够于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冲突”,即触及其心理,面对心理上的困惑、疑虑,学生会急于解决,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感情阀门被打开,其灵感被激发,学生会带着兴趣更加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之中。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讲,都应当就问题设置而下一番功夫,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提问艺术。
参考文献:
[1]夏卫华 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J]学语文(2010)3
[2]方颖 试论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16)
作者简介:
竺青,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