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讨论现状与对策

2020-09-10 22:27张昊
高考·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策

张昊

摘 要:语文課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没有停下步伐,教师对语文教学模式也是穷尽脑汁。在众多模式中,能让教师为之聚焦目光的便是课堂上的讨论,至于如何讨论,真可谓是众说纷纭。殊不知,没有思考的讨论为学生开小差提供了便利,使得语文课堂效率低下。“学而思,思而言”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能够真正解决课堂“假、大、空”的讨论弊病,让作秀远离课堂,使本色熠熠生辉。

关键词:语文教学;讨论现状;对策;因文因人

当今的语文课让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有人倡导把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讨论,美其名曰“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不是带着镣铐跳舞,他是生命个体活力的展现,人性本真的释放。语文课堂离不开讨论,更离不开思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就如同一颗幼苗得不到雨露的滋润一样,你给它施的肥料越多,危害就越大。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一、语文课堂讨论的现状

新课程改课如火如荼,课堂讨论轰轰烈烈。当下课堂讨论成了评判一堂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尺,似乎没有讨论的课就是低效的。自从模式流行以后,学校里就热闹了起来,听课评课不断,讨论风风火火。然而是否因此课堂就高效了呢?我通过对多年的课堂讨论观察,觉得并不是如此,因为当下课堂讨论存在着种种弊病。

1.讨论没有时间做保障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这其中老师讲课就会用去至少二分之一的时间,没有讲解的讨论更没意义。符合评判标准的一节课还有其他环节,为了走完环节,教师又要留出一部分时间,比如发言、当堂监测、总结及作业安排等等,这样下来学生的讨论只能是匆匆了事。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完全思考就空发议论,还没讨论出结果,就要回答老师的提问。结果只能是学生支支吾吾,老师牵着学生走,用自己既成的答案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学生的思考意识仍然处于蒙睡状态。

2.学生层次不同,讨论能力有限

一个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有活泼的,有沉稳的,又机灵的,有拘谨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班与班也有差别,实验班就强于普通班。班级内部的个体差异也是课堂讨论不可忽视的因素,好动的,好静的,善谈的,腼腆的,等等。忽略了这些差别,只要拿上导学案就能讨论,那是对课堂的不负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教学的不真诚,讨论课不能被少数的“活跃分子”掩盖众多的“吃白饭”。

3.题题讨论,盲目肤浅

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上的每道题,然而,有些问题只需查找,并无讨论的实质性意义,这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有些问题很有深度,却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和思考能力的局限,对此只能是隔靴搔痒。

总之,当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成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点缀,氛围的调味剂,是迎合听课评课标准的一种手段。

二、语文课堂讨论的对策

1.因文讨论

重点讲授课文少安排讨论,甚至不安排讨论。这类课文知识的传授要大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师就不能盲目地设置问题,把皮球踢给学生。文言文尽量少讨论,这类文章距离学生时间久远,字词生涩古拗,对于习俗文化,学生也不甚了了。外国作品也要少安排讨论,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便是讨论的障碍,以学生的知识局限去评论国外的人与事,那便是天方夜谭。教师应对这类作品做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信息,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明辨是非,认识世界。

对议论文、科技文等闪烁思想的课文应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找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提高思辨能力,明辨是非曲直。作文教学课也可适当讨论,学生在写作思路、文章结构、文体、选材等方面交换思想,有利于拓宽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2.因人讨论

从教师角度而言,我们不能整齐划一地让他们都去讨论。有些教师知识丰富,善于讲授,博古通今与口吐莲花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是难得的课程资源。这类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低效的讨论。有些教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强,善于发散思维训练,善于带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便是他的特长,可多采用课堂讨论法,让讨论成为虏获学生心的法宝。

从学生角度而言,对阅读量少,自我约束差,思维不敏捷,不善言谈等的学生应少安排讨论。我们知道,颜回听孔子讲课时“终日不违”,很少发表意见,但并不能说明他没学或学得不高效。我们从孔子说他“亦足以发”看出,他的收获是很大的。对于课堂活跃的班级,积极发言人数众多的班级可多安排讨论,一方面能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换思想,提高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提供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回答问题中找到成就感,获取自信。

3.因时讨论

我们的讨论课应留给学生充分查阅资料和认真独立思考的时间,若没有这两个条件,讨论只能是课堂的点缀品,氛围的调味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没有做课前预习,不去查阅资料,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课堂小组讨论中他们只能是稀里糊涂,人云亦云。教师如果想让课堂讨论有意义,就要给学生创造讨论的时机,一旦时机成熟,讨论就会大放光彩。

总之,讨论能交换意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我们盲目地追求它,并把它当成评价一堂好课的唯一标尺,就会适得其反。“学而思,思而言”才能让语文回归本真,让课堂讨论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