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2020-09-10 20:57文汇黄荣
音乐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文汇 黄荣

摘 要:川江号子历史悠久,它是船工劳动时为了统一节奏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文化。从歌词中能够感受到船工们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协作精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船的出现,船工们不再需要辛苦劳作,由此而产生的音乐文化也就很难再传承下去。但是川江号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传播、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因此,川江号子非常有必要进入校园,让学生们去学习、去传承。

关键词:川江号子;失传;艺术感染力;川江号子精神;校本课程;进课堂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作为中国人,必须要有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川江号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在川渝劳动号子中也最具特色,因而在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发展都较为完善,也极具文化历史价值。但科技的进步却让它们岌岌可危。

一、川江号子濒临失传

川江号子是船工拉船时所唱的号子,它是长江、金沙江、嘉临江等号子的总称。

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勤劳智慧的川人依靠众多的河流,用木船发展了水上交通,加强了川内、川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船工们在艰苦劳作的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川江号子,这既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今,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木船也被机械船取代了,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再需要船工们去拼急流、闯险滩了,川江号子赖以存在的载体渐渐消失,这种音乐文化也就处于失传的尴尬境地。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传承它,这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甚至是世界音乐文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川江号子艺术感染力独具特色

川江号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既能说明过去川江运输的状况,也能从中发现川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乐观主义精神。当然,川江号子作为一门艺术也具有它的独特性。

1. 川江号子唱腔独特。据文献记载,它的唱腔有四平腔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等很多种。这些唱腔中,领唱的部分,节奏工整但又稍有变化,小腔花音较多,而且还有即兴的成分,因而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就音乐来看,它既有雄壮有力的,也有抒情婉转的,既能够使摇橹扳桨整齐划一,也能够给辛苦的船工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2. 川江号子唱词丰富。它的词牌有26种,唱词有一百多首,这些唱词基本上由号子头即兴演唱,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另外,水文不一样,号子的名称和唱腔也有所不同,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亢,大气磅礴,雄壮有力。

3. 川江号子的演唱变化多样。川江号子是由号子头领唱、众船工帮腔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但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有很大的变化。在宽阔的江面,水流速度慢,这时号子旋律就抒情,悠扬;遇见水流湍急、险滩时,旋律高亢,速度快速,给人以拼命的感觉,而这时的合唱则变得比较简洁、紧凑;险滩过后,旋律又回到了抒情性的特征,并且有点惬意的感觉。

4. 川江号子的节奏、旋律有很大变化。在演唱平水号子时,节奏显得自由,旋律悠扬婉转,滑音、倚音、波音都较多,甚至唱腔中还融入了川剧的元素。例如《平水号子》中就有:“清风吹来凉悠悠,联手推船下扬州……”在演唱见滩号子时的节奏明显变得密集、紧凑,从情感上表现出紧张、急促、但又不慌乱。领、和都很紧甚至有时完全重叠在一起,旋律不再悠长。

三、川江号子精神难能可贵

1. 坚韧不拔

川江上游水文特征复杂,水急滩多落差大,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这些环境练就了船工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而这正是很多人所缺失的一种精神。如《拉船歌》就体现了这种精神:“脚踩石头手抓沙……”

2. 团队协作

船工们在激流险滩中,无论处在船上的哪个岗位,他们都能够与号子头保持高度一致,和着川江号子的节拍,齐心协力,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

3. 对外开放

自古出川一条路——水路。勤劳勇敢的川江人就靠着这条水道,去宣传四川、重庆、三峡等地的风土人情,让川内外人去了解蜀渝,同時将蜀渝的音乐元素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川江号子中所蕴含的这些精神,本身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和不朽遗产,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传播并将之发扬光大的。

川江号子如何才能有效地进入校园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川江号子很好地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就学校而言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就学生而言他们也是容易去接纳。而在川江号子面临失传危险的时候,学校也有着重要的传承责任。川江号子进校园的具体路径如下:

首先,做好宣传。学校的校园网、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等都可以作为川江号子宣传的载体,也可以成立一些小型艺术社团,编排一些关于川江号子的舞蹈或者舞台剧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去增强师生对于川江号子的认同感。

第二,请进来。现存的川江号子传承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如“巴蜀民间艺术大师”陈邦贵、杨兴勇、王大既、曹光裕等这些老艺术家。如果能请到一位或者是两位到学校开展“川江号子”鉴赏专题讲座,就可以从思想与认识上去吸引学生对川江号子的兴趣与认同感。也可以请他们用原生态演唱川江号子,让学生亲自感受,从而从心底去喜欢川江号子,并愿意去传承它。

第三,走出去。可以组织音乐教师重走川江路,寻找川江号子的传承人,向他们学习最原生的川江号子,包括旋律、唱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目前,重庆武隆的艺术团对于川江号子的传承、传播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可以到武隆去,现场学习川江号子。音乐教师是川江号子传承、传播最重要的存在。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会鉴赏川江号子,而且自己也能够演唱,这样川江号子的传承和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在课程的设计方面尽量丰富形式,比如以欣赏、鉴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无论从形式还是思想上都真正去接纳它,并且真心想去传承、传播它。

教师要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册编成校本教材在学校里进行推广。这样,教学也就有了载体和依据。有了教材,教师就有了实施教学的先决条件,学生也有了用来学习的基本材料。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搜集与分析资料、选取与提取资料,进一步的汇集适用于实际教学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并进行梳理与编写。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之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定期进行交流,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交流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让教材更加完善,更加地适应教学、学习、传承的需要。

总之,只有有效地调动、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环境因素,启迪和激励学生学习、参与和体验川江号子才能成功地对之进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四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川江号子

[1]周冰颖.《川江号子》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7.07

[2]邓晓.《川江号子》的文化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2005.01

[3]伍明实.《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文化论坛,2001.05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